風雨大宋 第156章 不去管了_頁2
諾,又道:「張岊大軍,前些日子已向河州轉移,分佈於勝州到河州的鐵路線上。聽聞党項這兩年不斷地鑄炮築城,增加兵力,如果張岊大軍一走,會不會——」
杜中宵道:「賈逵到河曲路之後,一直在武都軍城學習,同時帶麟府路兵馬。他所部兩萬餘,再加上鄜延路兵馬的協助,党項沒有能力進攻。兩年來,秦鳳路的兵馬已經完成整訓,大軍集中於鎮戎軍,党項要防着靈州。他們多大的膽子,敢對河曲路兵馬動手?我們兵馬佈置,不必考慮党項。」
說到這裏,杜中宵嘆了口氣:「加上麟府路賈逵手下兵馬,現在河曲路有大軍十七八萬人。若是沒有戰功,豈不跟其他各路一樣?所以此次進西域,鐵路只要修到伊州,要重兵出擊!」
李復圭一驚:「節帥的意思,如果高昌不及時來朝貢,要動用武力?」
杜中宵點了點頭:「諸事齊備,不能坐等他們來。這些人還是以前的性子,以為一兩年的時間,不會有什麼變化。卻不知有了鐵路,一兩年間,鐵路到了地方,就不能按以前的地理來了。」
按照以前的習慣,從高昌到京城路上的時間,就要一年左右。河曲路戰後,高昌用幾年的時間探聽消息,慢慢找到合適的與宋朝相處的方法,其實是正常的。可現在不同了,鐵路一旦修通,遙遠的距離就再是距離,大軍可以迅速到達。對於宋朝來說,遠距離出征的成本大降低了。
契丹兩帝並立後,宋朝的鐵路向前線沿伸,河北路到了保州,數十萬大軍隨時可以前出。按照以前與契丹作戰時,宋朝的動員程度,前線集中百萬大軍也不是難事。這樣數量的大軍,對於契丹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特別是宋朝還沒有充分發揮國力。
有了鐵路,國家的動員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戰爭對民間的影響則大大縮小了。杜中宵對西域的想法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一個方向十萬大軍,對於現在的宋朝,並不是特別大的事情,而對於西域的高昌和黑汗來說,則是不可抵擋的。手握絕對優勢兵力,枯燥地等在這裏,不是什麼令人高興的事情。
嘆了口氣,杜中宵道:「鐵路修起來不容易,特別是在這一帶,冬天必須停工,沒有辦法。等到來年鐵路修到了伊州,就不容高昌猶豫不決。無非是大軍齊出,在西域再打一仗。當年三萬兵馬,便就打了河曲路來。現在手中十數萬大軍,還解決不了西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