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第2467章 逆境_頁2
十天,軍中存糧最多還能支持三五天,三五天內找不到解決辦法,他們除了劫掠巴人沒有其他辦法可想。
可是他們也看到了,劫掠巴人的後果很嚴重,不僅身邊的這一萬人要處理,西城還有幾萬人。一着不慎,吳懿暴起,徐庶失了西城,他們想撤回去都做不到。
一時貪功,自陷險地,每個人心裏都有些後悔。
黃忠本人也不例外。
李嚴的壓力最大。身為軍師,他對此次失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不是他鼓動諸將,屢次向黃忠請戰,黃忠不會答應這次的作戰計劃,至少不會是現在。還在大巴山裏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遇到了麻煩,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他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向前,希望能有一線轉機。
否則他的仕途就到此為止了。不管是軍師還是統兵將領,出現這麼大的失誤,簡直就是自毀前程。
現在轉機來了。徐晃派兵劫掠,激怒了巴人,有可能引發張魯部叛亂。當着諸將的面,李嚴嚴厲的批評徐晃不識大體,不僅沒有按照事先的計劃迅速奪取宕渠,補充軍糧,反而派兵劫掠山裏的部落。一個部落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糧食?就算將附近的部落全部殺了,也無法籌集到足夠的糧食,反而引發了內亂,後患無窮。
如果張魯的部下真叛變了,別說攻取巴西郡,僅是這一萬叛軍就夠他們頭疼的。正面作戰,吳軍當然沒什麼好怕的,可現在是在山裏,又是在巴西,地形不熟,取勝並非易事。
李嚴建議,不管徐晃有沒有劫掠巴人,僅憑貽誤戰機,沒有及時攻取宕渠這一條,就應該軍法從事。
諸將中不乏支持李嚴的人。他們也清楚,形勢危險,立功的機會很渺茫,必須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徐晃是襄陽督,又是前鋒將領,有承擔後果的資格。只要將責任推到徐晃身上,他們就安全多了。
面對亂了方寸的李嚴和一反常態的諸將,黃忠的臉色比面對張魯時還要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