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第2050章 隱患(求推薦!)_頁2
東的糧食供應出現了緊張。
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是所有人的問題,他和他的團隊都沒有足夠的施政經驗,對發展太快帶來的不平衡預見不足。這也是他希望能儘快推廣宿麥的原因。宿麥是旱地作物,可以利用大量的山地,能緩解糧食緊張。他最終的目的是實現稻麥輪作,一年兩熟,可是現在還有一些麻煩,至少一兩年之內還無法解決。
江東目前的存糧不足以支撐大規模、長時間的戰事。如果天子、袁譚不主動進攻,選擇對峙、消耗,長時間來看,他有絕對的優勢,只要能渡過這兩年,解決了稻麥輪作的問題,他就不用擔心缺糧,可是這一兩年的日子就不太好過。萬一再出現其他重大變故,難免捉襟見肘。
抓緊時間從交州運米,做好充足的準備,或是與天子決戰,或是對峙,都會從容得多。如果有機會決戰,他也不用瞻前顧後,擔心糧食不足,難以為繼。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讓中軍水師儘快成軍就成了關鍵,自然也就顧不上蔡瑁等人會怎麼想了。
「張相,你盤底一下家底,看看我們究竟有多大的缺口,資金夠不夠。」孫策撓撓發梢。「如果缺口比較大,就分一部分配額給荊襄系。不給點利益,終究是封不住他們口的。」
張紘贊同孫策的意見,蔡瑁貪財,如果一點好處也不給他,他肯定有意見,明的不敢說,暗中難免消極,荊州系的商稅對吳國的經濟平衡很重要,在這麼關鍵的時候,寧願多支出一些費用,也不能出現不必要的波動。
張紘退下後,孫策叫來了楊儀,讓他與張紘對接,儘快把家底搞清楚,做一個預案出來,又叫來顧徽,讓他寫文章,調顧雍來建業,又給徐琨寫信,讓他出面推薦陳矯。
——
李儒順江而下,趕到建業。孫策等了兩天,端午節後與李儒見了面。
李儒狀態不太好。舟車勞頓,連續多日的奔波讓他很疲憊,江南氣候悶熱,他又不怎麼適應,夜裏睡不好,一時貪涼,生了病。孫策派宮裏的醫生去看病,又安排了兩個做事穩重的護士,李儒才好轉了些,只是看起來有些萎靡不振。
看到老李儒臉色臘黃,孫策有點不好意思。「辛苦先生了。」
李儒強撐着坐起,向孫策還禮。「大王千萬別這麼說。若非大王,儒早已入土矣。」
孫策笑笑,端起由袁權準備好的藥膳,親手餵了李儒兩口,這才交給一旁的護士,看着護士餵李儒吃了。李儒很感激,跪在床上,向孫策大禮參拜,又向太初宮方向遙拜,對袁權表示感謝,然後和着淚水,將一大碗粥吃得乾乾淨淨。
「大王有問,儒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先生坐,先生坐。」孫策按着李儒的肩膀,讓他坐好,不要太激動。李儒是個渴求尊重的人,只要給他尊重,他什麼事都肯重。在這一點上,他和賈詡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不同。「先生智慧,想必知道我想問什麼。」
李儒笑笑。「大王想必是對賈文和這半年的舉動有些不解。」
「是啊,我的確有些搞不明白,還望先生能為我解惑。」
「不瞞大王,賈文和究竟在想什麼,其實我也不太明白,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他是個聰明人,絕不會做蠢事,與大王為敵。」
孫策笑而不語。他可不敢這麼肯定,賈詡是什麼人,大概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如果與他為敵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賈詡不會拒絕的,以前的交情根本不重要。當然,他也沒必要揭穿李儒的心思,李儒和賈詡儼然是一體,他為賈詡開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儒冒昧,敢問大王,大王對百年羌亂如何看?」
孫策撫着膝上的皺褶,沒有急着回答李儒的問題。李儒目光灼灼地看着孫策,掩飾不住神情中的緊張。「大王造海船,打通海上商路,減少對涼州的絲帛供應,是戰時權宜之計,還是以後都將如此?」
孫策笑了。「先生是說,賈文和身為涼州人,想為涼州爭取一個發展的機會?」
「儒愚鈍,妄自揣測,理當如是。大王也知道,自從光武帝遷都洛陽,以經取士,關東對關西的壓制已有百年之久。別說涼州,在關東人眼裏,函谷關以西,除了幾個世家,都是蠻夷。如今天子遷都關中,又引涼州人入關中,補戶口不足,對關中人、涼州人而言,都是百年不遇的機會。」
閱讀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