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第1617章 入不敷出_頁2
到張紘態度如此鮮明,一點也不含糊。
孫策也覺得有些意外。「先生詳言之。」
張紘轉身又向周瑜點頭致意。周瑜已經回座,躬身還禮。「請子綱先生指教。」
「指教不敢當,只是有幾點意見,供將軍參考。」張紘不緊不慢。「首先,就師出有名而言,吳懿出兵襲擾襄陽固然是事實,但一來規模較小,二來難以坐實是吳懿本人指使,因此大舉進攻漢中,難以服眾,難免給人慾加之辭的感覺。其次,正因為漢中產糧,吳懿即使不需要關中、益州的支援,也能堅持足夠長的時間,對我們來說,速勝的可能性極小。再其次,涼州的確有馬,但武都進入漢中的道路崎嶇難走,成本太高。最後,將軍可能不太熟悉荊州的實際情況,高估了我們的實力。荊州這幾年雖然安定,新政也有一定的成效,但積儲遠不如將軍希望的那麼多,支撐不起曠日持久的戰事。」
張紘轉身向孫策拱拱手。「將軍,請容我略說一下荊州形勢。」
「有勞先生。」
張紘從懷裏掏出一張紙,攤在案上,不急不徐的念了起來。這是荊州這幾年的收支。秋收結束,各郡的上計陸續送到,這些數握都是張紘統計綜合起來的。
收入有兩大項:
一是田租,主要是指糧食。荊州這幾年沒有大的戰事,耕種正常,糧食比較充足。產量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屯田取得成效之後,這兩年的糧食收入快速提升,每年增長一成以上。
二是市稅,包括各郡縣的大市和星羅棋佈的各種小市。因為新政重民生,百姓生活安定,各地開設工坊,大量用工,百姓收入增加,捨得花錢,所以各地市場繁榮,市稅的增長非常可喜,接連取得高增長,今年的因為官渡大戰的勝利,市稅更是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短短三個月就比去年翻了一番。
收入很喜人,但開支也很驚人。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兩項:
一是官吏俸祿。這裏面包括新開設的講武堂、木學堂等機構的人員薪酬。孫策重工商,付給諸堂祭酒、匠師的薪水都很高,這些人的俸祿加起來幾乎相當於整個荊州官吏的俸祿。換句話說,建立諸堂,讓官吏俸祿這一項支出幾乎增加一倍。
二是軍費。荊州目前駐軍不少,僅是周瑜直屬的人馬就有一萬多,南陽有黃忠、鄧展、婁圭諸部,南郡李通,江夏文聘,襄陽孫輔、徐晃,各屯田區皆有屯田兵,再加上杜畿直領的兩千人,總兵力共五萬七千餘人,每年消耗的錢糧比官吏俸祿還要多。
僅此兩項,就將荊州的收入消耗掉七成以上。剩下的資助郡學,減免學費,為幼稚園的就學兒童提供午餐、筆墨,襄陽書院的正常開支,各地亭舍郵驛的日常消耗,新到流民的安置,都需要花錢。再加上孫策之前欠下的債也到了該還的時候,這也是一大筆錢,每年的收入根本不夠用。
張紘將這幾個數據念完,抬起頭,面色凝重。「荊州這幾年發展得是不錯,但開支也很大,積儲有限。當然,困難只是暫時的,再過幾年,這些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可這有個前提,不能發生大的戰事,尤其不能陷入僵局。諸君想必也聽出來了,荊州之所以欠下這麼多債,正是因為不久前的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從正月發端到六月大勝,為期不過半年,動用兵力不過五萬,所耗軍費便超過十億。如果兩軍對峙,又將消耗多少?」
張紘轉身周瑜,正色道:「公瑾,你需要出動多少人馬,兩萬還是三萬?有把握在多長時間內取勝?一年還是兩年?兩千里遠征,又是山路,僅運輸就是一項巨大的開支,一旦開戰,荊州三郡都不足以支持,必須從江南或豫州運糧,消耗會更大,就我掌握的數握而言,即使集荊州、豫州之力,我們每年最多只能提供三十億軍費,僅僅是三萬大軍一年的消耗。」
張紘頓了頓,又提醒道:「我必須再次提醒諸君一句:這是在其他各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孫策之前已經陸續聽到一些數據,只是沒有這麼全面。聽完張紘的介紹之後,他只有一個感慨: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荊州看起來收入不少,但開支更多,入不敷出,戰爭更是打不起。國雖大,好戰必亡真不是說着玩的。
孫策看向周瑜,苦笑道:「公瑾,你覺得長史的意見如何?」
周瑜剛要起身,辛毗拉了拉他的衣角。過了這麼久,辛毗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