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361章 張存仁叛逃事件_頁2
更新:01-09 04:28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遠、山海關三地的錦衣衛負責人。這三地錦衣衛衙門對外的名稱是政治保衛處,主要是負責當地軍民的肅奸工作。
趙一瑋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走訪了錦州駐軍的各個單位,然後再次提起紅衣大炮的失蹤案件,並從軍隊下層士官開始單獨問話,並要求他們揭發軍隊內部的敵人。願意和錦衣衛合作的,他就視為積極分子,什麼也不願意說的就是頑固分子。
所謂的山頭主義,無非就是一個小團體聯合一個小團體,最後拼湊成一個大團體。誰能維護這個團體的利益,誰就是團體成員效忠的對象。所以當遼西將門的頭領祖大壽被調去京城之後,遼西將門這個團體其實並沒有消失,他們還是繼續存在的。
當趙一瑋要求他們開始互相揭發之後,遼西將門這個大團體終於開始崩塌了。當一個被迫背叛了自己的小團體之後,他很快就會變得比任何人都希望這個團體儘快倒塌,以防止自己被團體報復。
在連續的拆分部隊和肅反之後,遼西將門對於手下士兵的控制力已經是極為低微了。因此趙一瑋很容易就找到了第一個背叛者,崇禎四年的冬季對於遼西諸軍來說是一個格外寒冷的冬天。
遼西走廊包括山海關,有百姓100餘萬,地方駐守部隊5萬餘人,野戰軍3.5萬人。在趙一瑋等人的努力下,抓出了私通後金的百姓奸細5萬餘人,軍中奸細近萬人,軍中幾乎達到了每9人就有一人是後金奸細的地步。
然而,這一次卻沒有那個武臣敢跑到趙一瑋面前去抗議,就連滿桂都躲的錦州遠遠的,不樂意去招惹這個喪門星。因為現在大家都人人自危,不敢相信自己的部下中沒有趙一瑋的情報員。
總參謀部肅反時,倒是有不少軍官敢私下裏說些怪話。但是今日敢在私下發牢騷,說什麼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軍官,第二天就被請去趙一瑋的衙門問話了,有很多人就這麼一去不復返了。
軍中的氣息變得異常緊張,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敢說後金的好話,也全然忘卻了小團體的利益,極力向着軍校出身的軍官團靠攏。在趙一瑋的衙門裏,也只有這些天子門生的軍校軍官們,敢要求趙一瑋放人和維護自己的部下。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向錦衣衛低頭的,副將張存仁、劉天祿終於忍受不了錦衣衛的高壓政策,他們也的確協助了祖大春將紅衣大炮運出了城,只是不知道這紅衣大炮會被送去後金。
當趙一瑋開始觸及他們的部下親信後,兩人藉口巡視大凌河堡,在崇禎五年二月二十二日,帶着上百親兵逃過了大凌河。張存仁、劉天祿原本是打算挾持着大凌河堡的軍民一起投奔後金的,不過被守軍識破後擊退了他們的奪堡計劃。
張存仁、劉天祿退走之後,守軍便立刻將兩人的動向傳給了錦州城,錦州的軍政長官都非常震驚。劉天祿倒也罷了,不過是個庸碌之輩,這張存仁可是被皇帝親自誇獎過的將領,他甚至馬上就要接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師的師長,這樣的將領逃去後金,對於錦州和大明來說都是一個損失。
更讓人擔憂的是,張存仁、劉天祿對於錦州城防和正在城外修建的棱堡方案都很熟悉,這無疑是給後金送去了一個大禮。錦州軍政官員第一次向趙一瑋公開發難,聲稱要就此事向皇帝上,並要求錦衣衛暫停軍民的奸細甄別工作。
趙一瑋雖然臉色難看的同意了這些軍政官員的要求,卻並不認為自己的辦案方式有問題。他認為張存仁、劉天祿的逃亡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軍隊內部的奸細終於忍不住露出了真面目,逃回了後金。為此他親自前往了大凌河堡,通過對堡中守軍的問話,寫成了一篇詳細報告送往了京城。
後金天聰六年二月二十七日,黃台吉帶領眾貝勒親自出瀋陽城迎接張存仁、劉天祿等明國叛將。
看到張存仁、劉天祿等明國叛將滾鞍落馬跪於道旁,黃台吉趕緊快步上前扶起眾人說道:「將軍投我,這是上天在庇佑我後金國啊。
皇帝雖然英銳過人,但畢竟年少而氣盛,如各位將軍這等賢才都不能相容,又何以令天下臣民心服?縱容家奴輕慢軍中勇士,我看這不是什麼好事啊。
各位將軍既然赤心來投,不知可有什麼要向我進言的嗎?」
在黃台吉和一乾貝勒的目光逼迫下,劉天祿趴在地上完全說不出話來,張存仁倒是還能冷靜的思考了片刻,方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