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記 第三十八章 波濤暗涌
更新:10-15 10:57 作者:振鷺於野 分類:科幻小說
七夕第二日午後,劉太后又賞賜了張惟昭不少東西。一來因為張惟昭及時救助了仁和,二來自然是因為張惟昭昨日給太后畫的妝容令太后自覺很有光彩。
這次太后的賞賜除了金銀錁子以外,還有好幾匹各色絹和綢,適合做秋裝。太后雖然現在已經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婦人,但在內心裏還沒有脫離農家女的底色。她覺得賞賜人就要是真金白銀才實在。若是賞賜什麼書畫、古董和珍玩,吃不能吃,穿不能穿,御賜之物又不好換錢,有什麼意思?
不得不說,太后的這種作風太合張惟昭的心意了。張惟昭開開心心地接下來賞賜,放回到屋裏面。
張惟昭入宮之前就知道,在宮裏雖然風險高,但是收入也高,然而卻沒想到會高到這種程度。如果照這樣下去,她會迅速積累起一筆財富。等她出宮的時候,別說是刊印書籍、培訓醫生和護士了,她甚至有錢開一個大型藥堂或小型醫院。
張惟昭去向太后謝恩。進得殿去,只見太后正半靠在軟榻上聽牡丹讀話本,見張惟昭進來拜謝,就讓她免禮起身,讓人拿給她一個小墩子坐着一起聽故事。
牡丹今日讀的是《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姓莫的男子窮困潦倒的時候,被一個乞丐頭目救助,並把女兒金玉奴嫁給他。他考中功名之後,覺得妻子出身低賤,不配做官太太,就在船上推妻子入水。進京之後,一位姓許的官員,要把女兒嫁他,他欣然從命。洞房花燭的時候,卻遭到一頓毒打。原來這位官員的女兒,正是落水的金玉奴,被官員救下,收為義女。在官員的勸和下,夫妻和好終老。
太后聽到最後,發現故事結尾居然是金玉奴和渣男相伴到老,生兒育女,大為不耐煩,說道:「這種自己發達了,做了官,就嫌結髮妻子出身貧賤,謀害妻子的無賴,還要和他重修舊好做什麼?就該一頓棍棒打死算了,免得後半生日日見這厭物。」
太后雖然說得解氣,但殿內隨侍的宮女,卻不敢大聲附和。只因這大炎的習俗,力倡女人從一而終,哪怕這個男人再無賴,對自己再狠毒,女子也只能忍耐、避讓,用溫柔去包容,用節義去感化。就算受了丈夫的氣,也不能睚眥必報,心存不滿。這就是婦道。
婦道和君臣之道是相通的,所謂夫婦父子君臣,婦、子、臣是要無條件服從於夫、父、君的。如果你順着太后說婦人可以打死犯渾的丈夫,那是不是臣子也可以反了無道的君王?
能在宮裏立得住的人都是人精,自然不會去犯這種口舌上的錯誤。因此在太后氣得罵人的時候,都唯唯諾諾,並無一人敢接話。
但張惟昭不在此列。
張惟昭道:「太后說得極是!這部書定是男人寫的,寫給男人看的。自然對男人格外優容。若是讓女人寫這個故事,定然結局不同。」
太后想了想,覺得張惟昭說得很有道理。
「只是,」太后說道:「哪有女人寫故事的?女子本來通文墨的就少。即便是通文墨,頂多也就是謅幾句酸詩,寫寫家書罷了,還能長篇大論地編故事不成?」
張惟昭答道:「我大炎此時雖沒有成氣候的女文豪,但是在極西之地的歐羅巴,卻有女子寫故事成為一代文豪的。」
「果真如此?」太后好奇之心頓起。
於是張惟昭就給太后舉了一個例子,說是大西洋州的英吉利國,有一個女子名為奧斯丁,她寫了一本書名為《班太太嫁女記》。
所謂《班太太嫁女記》,其實就是《傲慢與偏見》。只是張惟昭覺得要取個中國化的名字比較好讓人理解。裏面班納特家的五個女兒的名字也被她改成了班珍妮,班梨白,班瑪麗,班凱琳和班麗迪。
奧斯丁生活於十八世紀末的英國,從時間軸上來講,要比大炎王朝晚了三百年。
但是既然二十世紀的海姆立克急救法都能拿過來用,講個故事也沒有什麼。
果然無論是中國老太太還是英國老太太都對兒女婚嫁之事無比熱衷。所以當張惟昭開頭講了第一句「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太后就已經聽進去了。
故事裏出現的兩個單身漢賓利先生和達喜先生一個比一個有錢,一個比一個爵位高。旁的女人趨之若鶩,伊麗莎白卻並不願屈膝諂媚,示弱討好,但她的聰明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