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梟雄志 一千二百七十九 郭鵬東巡_頁3
大運河沿線的各地官府更要牢牢記住這個要求,郭某人會一路尋查下去。
什麼地方要是遵守的不好,不採取新規來安排工作,把郭某人辛辛苦苦打仗打回來的一百萬戰俘給禍禍完了,誰就要負責。
對了,住宿條件很差的也要改善,住宿條件太差,容易引發瘟疫,要是什麼地方因此發生瘟疫,郭某人就要了他們負責官員的腦袋。
可以說做皇帝那麼久,沒有人比郭某人更清楚瘟疫的可怕了。
雖然郭某人一直都在力主推進人民養成生活衛生習慣,但是這些年來,小規模的瘟疫傳染就和小規模的蝗災一樣,還是難以避免。
有些地方會發生小規模的傳染病,然後被當地官府及時察覺,立刻隔離,從而將危險隔絕。
這種傳染病一旦爆發,往往不知道來源,也不知道怎麼治療,隔離之後,用不了多久那些病人就會全部死掉,然後燒掉他們的屍體,這次傳染病的爆發就結束了。
不明所以。
親眼見了很多次這樣的案例,郭鵬就感覺到,古時候的瘟疫,絕非那麼簡單的事情。
很多可能現代也有的大規模傳染病在古代也爆發過,只是當時的技術手段不可能讓古人知道他們患的是什麼病,是如何起源的。
但是如何結束時肯定可以確定的——病人被隔離死完了,瘟疫就結束了。
郭鵬手上沒有顯微鏡,沒有現代醫療設備,沒辦法從病毒和細菌層面去研究這些傳染病,除了隔離之外,真的也沒什麼辦法去應對這些突發傳染病。
因為訊息傳播的問題,很難找到零號病人詢問他做了些什麼,傳染源和傳染鏈根本無法確定,他們能做的,只有隔離。
大醫館的醫師們試圖從病人死亡的病症中找到點什麼線索,用點什麼藥,但是意義不大,最終那些得病的病人基本上都死了。
留下來的只有大醫館的記述。
郭鵬要求大醫館把每一次傳染病爆發的時間地點人數還有病人的病狀和死狀都完整的記錄下來,一式三份,分別保存,留待後人考察。
不過到目前為止,或許是郭某人的準備比較充分,或許是魏帝國的運氣比較好,暫時沒有發生隨着往來商旅和人口流動而發生的大規模流動性瘟疫。
因為郭鵬給地方基層官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普及傳染病的概念和隔離的重要性,基本上每次發生傳染病的時候,地方官員都能比較快的反應過來進行隔離。
這無疑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