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年間 第十五章 冬至_頁2
唐軍斥候探查到回鶻軍隊歸營之後,唐軍也退進靈州城內,殺雞宰豚,埋鍋造飯,夜不脫甲,枕戈待旦。
李岐在與幕僚商議之後,急忙聯合靈州刺史李知溫向長安發八百里加急搪報。
三天之後,這份搪報便放在了宣政殿的案几上,皇帝在看了這份搪報之後,氣的渾身顫抖,罵了一句「該死!」,而後急召李德裕與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朗覲見。
鄭朗瞄了一眼並列跪坐的李德裕,見他低眉望地,無言可進,馬上舉起玉笏進言道:「陛下,臣以為此乃天賜良機,當立即舉朔方、夏綏、天德軍(大致在今天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一帶)、振武軍(大致在今天的內蒙古林格爾縣)四地之兵,主動出擊消滅回鶻,迎回太和公主,揚我大唐天威」
皇帝來了興致:「朕聽聞鄭卿向來老成持重,凡事三思而行,主和不主戰,今日為何請戰?」
鄭朗侃侃談道:「陛下,臣以為,此戰必勝!原由如下」
「其一,今年關中、鄜坊、夏綏等地糧食豐收,帑藏充足,可為一戰」
「其二,回鶻大部散失,只餘下酋首烏介所率十三部,嗢沒斯所率五部等,實力大損,苟延殘喘,與我養精蓄銳的邊軍不能相提並論」
「其三,黠戛斯乃是先帝太宗時期欽定血緣(後文會介紹黠戛斯與李唐之間的特殊關係),為太宗皇帝冊封。今黠戛斯伐回鶻,陛下念及血緣情分,出兵策應,天經地義。雙方合兵夾擊,烏介必敗!」
皇帝聽了連喊了三聲好,又興致勃勃的問李德裕:「李卿以為如何?」
李德裕卻回答道:「事關重大,臣不敢貿然進言」
李德裕在對外事物上向來強硬,能主戰絕對不主和,今日卻不表態,這讓皇帝很是不解:「李卿今日不比往日啊!」
鄭朗哼了一聲:「李侍郎恐怕是想回去問『文曲少卿』的計策」
李德裕轉頭去看鄭朗:「鄭侍郎,雖然回鶻大部散失,但餘部仍有不下二十萬,能作戰的不下十萬,敢問大唐邊軍多少?」
「況且邊軍托鄭侍郎主和的福,數年未見刀兵,恐怕刀劍都生鏽了,這樣的軍隊如何言勝?」
「再者,太和公主在酋首烏介的手中,萬一逼急了烏介,傷到公主怎麼辦?你敢保證烏介不會傷害公主?」
李德裕一串發問,駁的鄭朗啞口無言:「我,我······」
李德裕面向皇帝,舉起玉笏:「此事涉及宗親,實在非常,當從長計議,請陛下明鑑」
皇帝的熱心被李德裕激滅了,滿臉失望的擺手:「朕知道了,兩位愛卿如果無事再奏,便退下吧!」
李德裕卻再次舉起玉笏:「陛下,臣有奏」
「奏何?」
「監察御史李讓夷,品行端正,行政苛責,才學茂盛,頗有先帝太宗朝名臣魏徵,臣斗膽請陛下拔擢其為吏部郎中,以······」
皇帝不耐煩的打斷李德裕:「李卿既主政事堂,這種小事便自行決定,如果事事都要我決定,要你何用?」
李德裕叩首:「臣遵旨」
兩人再無事可奏,皇帝便遣退兩人。
鄭朗抱着玉笏與李德裕並行往南衙,半路突然冷笑一聲,出言諷刺道:「陛下不知道,我可是知道的,這李讓夷是李侍郎的外甥女婿啊!不過聽說是碌碌無為之輩,若不是當初有婚約在先,李侍郎怕是斷然看不上李讓夷!」
「如今水到渠成,李侍郎蔭蔽李讓夷,我也是能理解」
李德裕呵呵一笑:「李讓夷德行如何,我自有考量嗎,鄭侍郎不必多慮。再者,蓮兒嫁給一個庸才,那也比令媛老死閨閣的好!鄭侍郎以為呢?」
這鄭朗育有兩子一女,兩個兒子皆已婚配,子嗣盈門,可唯獨鄭朗的女兒鄭嬋兒未曾出嫁。
這鄭嬋兒並不鄙陋,反而明眸皓齒,飽讀詩書,不知者以為閨閣之秀。
可惜鄭嬋兒偏偏喜歡王龍標與王季凌的詩句,更是傾慕先帝太祖之女平陽公主,身為女兒身卻可上陣殺敵,立功報國。
於是整日除了讀詩就是騎馬舞刀,性格暴戾。據說她十三歲那年,曾經打的神策軍將軍滾出府邸,又有人傳言鄭嬋兒曾經夜遇賊人,親手刃之,血濺三尺。
當然,這只是傳言,當朝大理寺卿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