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皇帝 三百六十四章特別關注滙豐_頁2
更新:09-12 22:57 作者:依山晚亭 分類:其他小說
領域日國屬於後起之秀,60年代,日國在半導體產業上追趕美國。
當時,日政府以關稅壁壘和貿易保護政策為產業的起步「保駕護航」。
但外資開始「叩響」大門,終於在1968年,米國德州儀器以合資的模式進入日國市場,並且遵守嚴苛的技術轉讓等限制。
當時日國內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國產化比率只有20,美國的反制措施讓日國半導體產業意識到自身的被動。其一,ibm在1970年宣佈將在其新推出的大型計算機中使用半導體存儲器,半導體存儲器開始替代磁芯,在半導體存儲器中佔據重要位置的dram內存晶片,成為潛力無限的大市場。一夜之間行業遊戲規則大變。其二,美國拒絕向日國提供 ic集成電路,使日電子計算器在米國的市場份額從繁盛時期的80跌至了1974年的27。
由此,日國開始以「舉國之力」來進行自主研發。
一個官產學研發項目,徹底改變了日國半導體產業的地位。
這個項目就是日國通商產業省(經濟產業省前身)發起成立的vlsi共同研究所(超lsi技術研究組合),「打造未來計算機必不可少的大規模集成電路」這一口號也顯示了日國的巨大野心。
日過通產省將市場中的各大競爭對手(富士通、日立、三菱電機、東芝和nec)的研發人員集結起來,總計投入700億日元,政府出資290億日元(幾乎相當於當時通產省補貼支出的一半)。
70年代對美國等外部的關鍵製程設備和生產原料依賴率達到80,而到1980年代初,日過半導體製造裝置國產化率達到了70以上,為日後超越美國成為半導體業霸主奠定了基礎。
由此日過半導體業開啟了「黃金時代」,全球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在世界範圍內開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1980年投入市場的64k dram為例,1981年,日立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佔40的份額;第二位是富士通,佔20,nec佔9。之後,nec主導了256k時代,東芝主導了1mb時代。
到1986年,日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dram的市佔率達到了80,超越了美國。
這一時期的日本產業發展主要靠出口,1970-1985年的15年間,日本該產業的產值增加了5倍,出口增加了11倍。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廣場協議之後,日國遭受米國重創,繼而又因為自己犯下了致命錯誤,導致該行業崩塌。
1980年代後期,日國的dram市場份額開始大幅衰退,根本原因是dram市場結構發生巨變,頻繁發生的毛衣摩擦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