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 636【吹響了崛起的號角】求訂閱_頁2
更新:09-13 06:28 作者:汪公子在年 分類:都市小說
高了5塊錢左右,但此一時彼一時,一面是包船王的急迫,另外一方面就是九龍倉價格上漲的勢頭太快了。
怡和洋行目前給的是95元換股方案,包船王不得不對外以現金100元的價格來收購九龍倉股票。
只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包船王給出的收購價從90元飆升到了100元,看似只多了微不足道的十塊錢,可這不是一股兩股,而是成百上千萬的股數。
這麼龐大的基數下,收購價哪怕多出一毛錢,都是要額外付出幾百萬的現金,更別說一下子多出十塊,這可是要額外付出上億港元,包船王真的不敢再繼續拖下去了。
包船王的急切心理,也造成這次合作的達成非常迅速,當天與霍耀文溝通好,下午就安排來律師來起草合同。
待雙方看完合同無誤,簽署好各自的名字後,包船王直接一個電話打給了滙豐銀行那邊,讓他們直接將10.236億打到了霍耀文私人賬戶上。
「霍生,我公司還有事,就不多陪你飲茶了。不管霍生你什麼時候開始行動,隨時打電話給我。」
拿到霍耀文手上的1200萬股,包船王急着回去做收購九龍倉最後的收尾工作。
「好的。」
現在不是談入股滙豐的時候,如今包船王急着回去處理九龍倉後續事宜,霍耀文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從中作梗,遂起身與包船王握手告辭,臨別前他笑道:「包先生,那晚輩在這就提前祝您一帆風順,早日拿下九龍倉,搓一搓這些英資洋行,揚我華商威風了!」
「哈哈,要是沒霍生的幫忙,我恐怕就會被置地給拖死了。等我收購了九龍倉,到時必請霍生飲酒。」包船王爽朗大笑,有了這1200萬股,他對收購九龍倉充滿了信心。
「好說好說。」
片刻,霍耀文目送包船王匆匆離去。心裏卻是在想着該如何入股滙豐,要知道「滙豐條例」是規定「不允許單個股東不得持有超過1%的資本」。
但這個條例並不是絕對的,後面還有一段;「除非獲得董事局認可,否則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無權登記超過當時已發行資本的1%的持有人,也無權擁有超過當時已發行資本的1%的權益股本,董事局可隨時要求任何股東作出法定聲明,或提出其足以確定該股東已遵守本條規定的其他證據。」
簡單點講,這條「滙豐條例」的意思,就是說單個股東不能持有超過1%的股份,想要超過這個限定,就必須要經過董事局的同意。
這也是為什麼霍耀文找上包船王的原因之一。
後續,霍耀文還會多聯繫幾個可以合作的滙豐董事,好為日後自己入股滙豐,不會因為這條條例從而受到董事局的限制。
……
1980年1月11日。
「九龍倉爭奪戰」這個持續了大半年的收購戰,已經逐漸的步入了尾聲。當包船王再收購了霍耀文1200萬股後,又聯繫了幾個九龍倉小股東,增持九龍倉股份到45%的時候,怡和洋行見大勢已去,索性直接將他們持有的21%股份全部打包以12億的價格賣給了包船王。
至此,這場轟動全港的「九龍倉收購大戰」正式告一段落。
《香港觀察報》在最新一期的頭版給出了這樣一個標題:「談笑間集資二十億,世界船王終得九龍倉!」
一時間,普通人紛紛以包船王收購英資九龍倉這個壯舉引以為豪,這場持續了大半年的收購戰,可以說不光是收購雙方的明爭暗鬥,其中的驚心動魄外界自然不知,但香港普通人對這場收購大戰的第一印象和想法,那就是包船王成功了!
成功的收購了以往不可一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龍倉,哪怕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可這一戰徹底的拉開了早已日漸衰敗的英資洋行們的遮羞布。
讓華商乃至於普通人在這一刻,終於明白,原來曾經叱咤香港百年的英資洋行,已經如同他們的祖國一樣,開始日落西山。
新的光芒,在東方冉冉升起。
作為一向喜歡鼓吹自家老闆的《東方日報》,自然沒有放過這個好機會,李道光連忙找來精通吹捧之道的撰稿人,寫下了一篇連霍耀文看着都臉紅的文章。
「如果說包船王斥資二十多億港元收購了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