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戰隼 第679章 看我如何狠狠拉杆_頁2
迫降了,能不能出山都是問題。
可是情況並沒有按照李戰的意志進行轉變,飛控系統儘管有些遲鈍但飛機還是可控的,最可怕的是動力系統的情況非常糟糕——推力居然在持續增加。
這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動力系統並沒有因為剛才幾個大過載機動而受到影響,既沒有恢復正常也沒有因此而變得更壞。同時飛機機身的剛性結構受到了嚴酷的考驗,飛機撐過來了,這顯然是意外的收穫。
由此李戰強烈地意識到必須要竭盡全力保證飛機的安全了,通訊系統失靈的情況下,飛機上的監測設備與地面的通訊也受到的影響。飛行數據和飛機的各項狀態數據是會自動存儲下來的,需要回到地面進行導出。
如果飛機摔了,那麼這些寶貴的數據將會有損失的危險。數據有多重要?可以說未來將不會有機會獲得這樣的數據。超音速狀況下的大過載機動,在那個瞬間飛機到底經歷了什麼承受了什麼,只能通過當時的數據來進行分析。
不會有人能夠飛出同樣的機動動作。
這樣的機動根本不可能在飛行員的主動意識之下飛出來,也只有在幾個極其罕見的因素影響之下飛機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李戰沒有選擇了,只能在崇山峻岭之中穿梭。讓他多少有些把握的是機載雷達的反應速度飛出快,但凡是雷達在探測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過程,發射雷達波收到回波這麼一個過程。李戰用過的最靈活的機載雷達是殲-10b上搭載的那顆aesa雷達,即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殲-16搭載的那顆直徑更大的aesa雷達。
但是以上兩種雷達都比不上01號黑絲帶的機載雷達,一種未知型號的非常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往往只需要半秒鐘李戰就能通過機載雷達獲得反饋信息,他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相應的操縱。
得虧01號黑絲帶是完整原型機,也就是說飛機的狀態就是要交付部隊的狀態,一般有些原型機不是馬上就搭載機載雷達的,隨着試飛進度而慢慢完善起來。
除了機載雷達,01號黑絲帶的機身上是整合了各種感應器的,組成了戰場態勢感知系統,比如紅外探測比如無線信號探測,非常的叼。這個戰場態勢感知系統反饋了大量豐富的信息,對李戰了解外部情況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有些試飛員說四代機是一種可以盲人駕駛的飛機,雖然誇張了一些,不過反映出來的是四代機極強的態勢感知能力。飛行員通過眼睛獲取戰場態勢,但是人的眼睛的獲取能力是有限的,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超強的態勢感知能力是四代機的重要特徵。
四代機的四大特徵總結起來是四個「s」,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隱身、超強戰場態勢感知,開頭字母都是「s」,因此被稱為-35、陣風、殲-10c、殲-16等之所以為被稱為三代半,是因為它們具備了部分能力,比如su-35就有超機動能力,而殲-10c和殲-16的航電系統使用了大量黑絲帶上的技術。
許多人覺得殲-16一般化,外形是沒有很大變化的,看上去和殲-11、su-30沒什麼區別,甚至不少人無法通過外形分辨出來。但是殲-16的航電系統非常的牛逼,是殲-11家族裏最厲害的。
殲-16服役的時間晚於殲-20,不少軍迷因此對沈霍伊廠是有相當大的意見的,認為沈霍伊廠除了啃老骨頭一點進步沒有。真實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對內部的航電系統動了大手術,大量使用殲-20的航電技術,相當的厲害。
藉助黑絲帶對外部環境超強的感知能力,儘管深陷濃霧,李戰依然能夠做出非常迅速有效的反應。
當年在北庫苦練穿山飛行的回報來了。駕駛殲-7eg在彎多霧多的北庫峽谷里進行超低空穿越,往返一趟上百公里,而且經常在複雜氣象條件下進行同樣標準的訓練。
沒有這一身本事他還真不敢來當四代機的主力試飛員。
在無法提升飛行高度的情況下,李戰只能在山裏飛行,左躲右閃地避開高聳入雲的山峰,同時抓住任何一次機會逆時針向東轉向。只有向東轉向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飛出山區。
他有一個習慣非常好,總是喜歡記航圖,記各個地區的氣象圖以及氣候特點,所以他對這片高原區域的地形地貌是爛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