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溪舊事 第114章 清閒_頁2
束華整,更自動人。又將尚方美醞一樽,道內侍宣賜。
內侍口傳皇命道「宮家見天氣苛冷,特賜美醞消道;又賜美女與先生暖足,先生萬勿推辭。」
只見陳摶欣然對使開樽,一飲而盡送來美人,也不推辭。內侍入宮復命,明宗龍顏大悅。
次日,早朝己畢,明宗即差馮丞相親詣禮賢館。請陳摶入朝見駕。只等來時,加宮授爵。馮丞相領了聖旨,上馬前去。你道請得來,請不來?正是神龍不貪香餌,彩風不入雕籠。
馮丞相到禮賢賓館看時,只見一個美女,閉在一司空室之中,己不見了陳摶。問那美女道「陳先生那裏去了?」
美女回答道「陳先生自飲了御酒,便向蒲團睡去。妾等候至五更方醒。
他說『勞你們辛苦一夜,無物相贈。』乃題詩一首,教妾收留,回復天子。遂閉妾等於此室,飄然出門而去,不知何往。」
馮丞相引着一個美人,回朝見駕。明宗取詩看之,詩曰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景王送得來。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神女下陽台。
明宗讀罷書,嘆息不己。差人四下尋訪陳摶蹤跡,直到隱山舊居,並無影響。不在話下。
卻說陳摶這一去,直走到均州武當山。原來這山初名太岳,又喚做太和山,有二十七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是真武修道、自曰升天之處。
後人謂「此山非真武,不足以當之。「更名武當山。陳摶至武當山,隱於九石岩。
忽一日,有五個自須老愛來問《周易》八卦之義。陳摶與之劊晰微理,因見其顏如紅玉,亦問以導養之方。五老告之以蟄法。
怎喚做蟄法?凡寒冬時令,天氣伏藏,龜蛇之類,皆蟄而不食。當初,有一人因床腳損壞,偶取一龜支之。
後十年移床,其龜尚活,此乃服氣所致。陳摶得此蟄法,遂能辟穀。或一睡數月不起。若沒有這蟄法,睡夢中腹中飢餓,腸鳴起來,也要醒了。
陳摶在武當山住了二十餘年,壽已七十餘歲了。
忽一日,五老又來對陳摶說道「吾等五人,乃曰月池中五龍也。此地非先生所棲,吾等受先生講誨之益,當送先生到一個好所在去。」
是令陳傳「閉目休開!」
五老翼之而行,覺兩足騰空,耳邊惟聞風雨之聲。
頃刻司,腳蹋着地,開眼看時,不見了五老,但見空中五條龍天矯而逝。
陳摶看那去處,乃西嶽太華山石上,己不知來了多少路,此乃神龍變化之妙。陳摶遂留居於此。
太華山道士,見其所居沒有鍋灶,心中甚異,俏地稟之。更無他事,惟鼾睡而己。
一日,陳傳下九石岩,數月不歸。
道土疑他往別處去了。後於柴房中,忽見一物,近前看之,乃先生也。正不知幾時睡在那裏的!搬柴的堆積在上,直持燒柴將盡,方才看見。
又一日,有個樵夫在山下割草,見山凹里一個屍骸,塵埃起寸。
樵夫心中憐憫,欲取而理之。提起來看時,卻認得是陳摶先生。
樵夫道「好個陳摶先生,不知如何死在這裏?」
只見先生把腰一伸,睜開雙眼,乃說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攪醒我來?」
樵夫大笑。華陰令王睦,親到華山求見先生。至九石岩,見光光一片石頭,絕無半司茅舍。乃問道「先生寢止在於何所?」
陳摶大笑,吟詩一首答之,詩曰蓬山高處是吾宮,出即凌風跨曉風。台榭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自雲封。
王睦要與他伐木建庵,先生固辭不要。此周世宗顯德年司事也。這四句詩直達帝聽,
世宗知其高士,召而見之,問以國柞長短。
陳摶說出四句,道是「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
世宗皇帝本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長久」二字,只道是佳兆,卻不知趙太祖代周為帝,國號宋,「木」安添蓋乃是「宋」字。宋朝享國長久,先生己預知矣。
且說世宗要加陳摶以極品之爵,陳摶不願,堅請還山。
世宗采其「來時自有自雲封」之句,賜號「自雲先生」。
後因陳橋兵變,趙太祖披了黃袍,即了帝位。
先生適乘驢到華陰縣,聞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