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
更新:09-14 06:04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隨着朝廷中樞回遷長安,長安城再次活力煥發,變得更加繁榮起來。
過往幾年,在行台的治理下,雖然長安城市井風貌也大有起色,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較之貞觀、永徽時期還是頗有遜色。畢竟行台雖然獨大於陝西,但終究不算真正的國家中樞所在,上層的政治紛爭也難免會給民間帶來不小的影響。
類似長安城這種等級的存在,繁榮與否也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政治、經濟、文化等大凡有一方面的因素不到位,都不足以將整座城池的潛力都完全挖掘呈現出來。
如今海內重歸一統,社稷恢復秩序,大量時流也都伴隨聖駕前後湧入了長安城中。不過如今的長安城,較之他們記憶中還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各種各樣的差異大可留待日後慢慢體會,首先需要解決的還是基本的居住問題。特別是對一些隨駕官員而言,朝廷重新返回長安,他們當然也要在長安城中各自置業,基本生活穩定下來,才能安心於事,謀求仕途上的進步。
朝廷當然也考慮到了官員們的居住需求,所以在大禮結束後的犒獎過程中,賜給宅邸也是一項重要的獎賞內容。基本上五品以上的官員,人人都獲賜宅邸一所。但這也僅僅只是滿足了一部分需求,畢竟五品以下的中下級官員才佔了主流。
有關這一點,朝廷也並非全無準備。早年長安城中轟轟烈烈搞了幾年清算勛貴的工作,在城中百坊收回了大批的宅業,如今則就按照百司各自需求比例劃給諸司,然後再由各司以市價稍低的價格租給各司官員、供其居住。至於所得回款,則就充入各司公廨本錢中,以應付日常的福利發放。
此前朝廷針對群臣賞賜出大批的財物,以至於府庫都略有空竭。現在通過這麼一運作,困境便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緩解。官員們可以各自拎包入住本廨公宅,避免了奔波置業的勞累辛苦,而他們各自手中賜物也得以回收上來,可以維持各司日常基本運作。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朝廷這種解決方案,畢竟官員群體本身就屬於社會中的精英階層,對於基本的起居環境自然也就難免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還是有許多官員並沒有選擇入住公宅,而是打算在城中另覓住處。
可是在經過一番訪問後,他們才發現長安居大不易。本來長安城規模便比東都洛陽大了許多,哪怕在城池最為繁榮的高宗時期,城中百坊都沒有住滿居民,特別是西南諸坊有許多整坊俱空,居住需求並不緊迫。
然而如今再看來,長安城卻是百坊滿盈,幾無閒地。甚至就連最偏僻的坊區,都住滿了民眾。至於一些貴坊熱地,則就更加的一屋難求。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則是大量的宅業收為官有,二則就是原本行台政令對居民附籍的刺激。特別是去年行台民爵賜給與丁權發授,規定只要役滿五年,民眾就能因戶籍所在而獲得眾多的惠利。
從垂拱年間一直到行台分陝行政時期,兩京之間本就是人員高速流動。大量關西民眾被遷到河洛地區卻沒有得到妥善安置,而行台方面又極為重視流民入籍,所以其中大部分民眾又重新流回關中。
雖然行台是鼓勵民眾各歸原籍,但無論是實際的路程還是州縣編籍安置的效率、都遠遠比不上長安京畿所在。再加上行台在長安城周邊開設了大量的官造工坊,也急需勞動力的補充,所以許多民眾乾脆就選擇落籍長安。
隨着行台民爵、丁權的發放,籍戶們的黏性被進一步拉升,許多人都盼望着能夠成為真正的長安人,享受戶籍所帶來的種種惠利,更加不願意放棄如今所擁有的宅業。
當然,具體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充滿着各種利弊權衡,只要價錢給得高,不是不可以談。但是當原本價值不過千數錢的偏坊半畝草屋都叫價百數緡的時候,這買賣似乎也沒有談下去的必要。
聽到當地居民獅子大開口的報價,許多後來的買主都不免氣極反笑,只覺得這些人腦筋有問題。
然而賣主們卻仍振振有詞,拍着自家搖搖欲墜的柴扉不無自豪道:「客人所見只是半幅草屋,但對我家卻是興家之所!再過四年丁權到身,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能知我家不會青蒿立梁,也出一位明經、進士?現錢百緡,已經是冒了家道中落的風險,再要削價,那真是談不得!」
買主們看看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