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瞳 第九百四十七章 秦十二金人(上)_頁2
時代皇帝的聖旨和官印,比如皇帝要冊封一個親王,冊封親王的聖旨和官印就是這個親王的『器』,而『親王』就是『名』!
反應到先秦時期,因為宗周時期並沒有紙的存在,所以流行金文,所謂金文就是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所以這時候宗周的天子冊封諸侯的時候,便用這種帶有冊封銘文的青銅器作為諸侯的『器』,像衛國國君,齊國國君,這就是『名』!
如果『器與名』反映到皇帝身上,那麼在先秦時期,從夏一直傳到周的『禹王九鼎』就是天子的『器』,它代表宗周統御天下的正統性,而宗周天子就是『名』!
所以無論是成就霸業的齊桓公,還是楚莊王,都會到周天子所在國都洛邑問『鼎之輕重』!
而一統天下的始皇帝自然也希望能夠繼承禹王九鼎,確立秦的正統性。
但禹王九鼎失落後,便有了鎮國十二金人來作為秦朝的『禮器』!
只不過讓秦始皇想不到的是,因為秦代的歷史太短暫,十二金人作為鎮國之器的作用並沒有禹王九鼎那麼深入人心,反而是和氏璧,也就是傳國玉璽,在漢代以後取代失落的禹王九鼎成為歷代皇朝正統性的鎮國之器!
但不管如何,這十二金人仍然是秦代皇權的代表,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鑄造的難度,工藝的複雜,都讓它成為中國幾千年來藝術品中不可置喙的巔峰之作,國寶中的國寶!
歷代以來能夠代表皇權的東西都是最珍貴的藝術品,就像人們對清代皇家玉璽的追捧一樣,兩千年前的十二金人同樣也是眾人追逐的頂級藝術品。
而此刻的劉東已經完全陷入了爆棚的興奮和狂喜中,這種興奮和喜悅甚至超越了之前所有的收穫,就算是得到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的時候,他也不想現在這麼高興!
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十二金人中蘊含着封建時代的皇權,而對權利的追逐是任何一個男人心中最原始的**,雖然有大有小,有明顯也有隱秘,但這種權力**卻存在每一個人心底,劉東當然也不例外!
所以,他更喜歡這種代表封建王權的東西,那怕只是一個象徵!
良久之後,等劉東稍稍冷靜下來後,不禁伸手摸了摸金人後背的文字,同時暗道:「這恐怕是蒙恬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了!」
史料記載秦鑄十二金人:「其胸前銘」;「銘其後」。意思就是胸前背後都有銘文,銘文是由李斯撰文,蒙恬書寫。李斯是丞相,蒙恬是大將軍。由此可見銘文檔次之高。
等劉東小心的把巨大的青銅軀幹翻過來後,果然發現在同仁胸前的鎧甲上存在着密密麻麻的字跡,通體用小篆書寫,其中的內容便是記載着秦國的歷史,以及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的功績和秦朝的主要政治主張!
全文只有899字,但古文向來講究『微言大義』。就像《論語》全文只有11705個字,大約相當於現今對開報紙一個版面的容量。但宋初名相趙普卻用半部論語治天下!
而李斯也是秦代名相,同樣也是著名的書法家,這一篇銘文雖然字數不算多,但其中隱藏的信息量足夠作一篇上百頁的博士論文了!
更關鍵的是這些文字信息肯定能夠填補一些秦代歷史空白,甚至周朝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空白,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估量!
劉東當然也清楚這些,不過他現在最想做的還是把這件青銅像補充完整!很快,劉東又從旁邊的大木箱裏找出了這件青銅人像的兩條手臂,兩條腿,以及最底下的青銅底座!
在地上擺放整齊後,整件青銅人像的形象也完整的出現在劉東面前!
史料中有關銅人的稱謂很多,大概有以下幾種:鍾鐻、金人、鍾、金狄人、翁仲、銅人等。將銅人稱作「鍾」,那是因為銅人是空心的,像鐘的樣子。將銅人叫「金狄人」,那是因為夷狄人是銅人的原形。翁仲即銅像。
陳直《三輔黃圖校注》引《三鋪舊事》中也記載:「鑄金狄人,立阿房殿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