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倉庫到大宋 第344章 功罪一念間(下)_頁2
將他視作自己的私人。而且臣之前所提到的那些功勞,兵部等衙門裏都有記錄在冊,可沒有半句虛言。而這一回,他雖然行事過於莽撞,殺了青州城內不少官吏,卻也是情有可原,實在是情勢緊急,非如此不能震懾當地宵小,至於朝中有些人提到的謀逆不軌之心,那就完全是欲加之罪了。」說到正事,他已變得很是鄭重,連稱呼也變了。
趙佶沉默了一陣,這才道:「照你這麼說來,他在青州所做這一切並不算什麼過錯,反倒是為朝廷立功了?」
「是功是過皆在陛下聖裁。」童貫卻來了個順水推舟:「但臣以為,他要真有那什麼不良心思,就不會幾次率軍冒死平定當地賊寇了。就臣所知,孫途在此番平定二龍山一役中也曾數次身先士卒,甚至因此受傷不輕,這才能激發全軍全力而戰,以區區一千多人就在兩三月內連拔三處山寨,平靖青州一府。」
聽他說起孫途在青州征戰時的表現,趙佶也不覺為之動容:「他若真如你所言,倒真是本朝難得的一員良將了。只是……如今朝中群臣洶洶,都欲治他之罪,他也確實不顧朝廷規矩大肆殺戮當地官吏,此等行為斷不能忍,先河更不可開!太祖皇帝當初就曾立過祖訓,終我大宋一朝不得擅殺士大夫,可他一個武官居然就殺害了一府官吏,實在讓朕無法向天下臣民,向列祖列宗交代了。」
雖然皇帝最後幾句話說得很是嚴重,可童貫卻還是從其語氣里聽出了猶豫與鬆動,這便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可不想就此放棄,便又道:「聖人,有一句話不知奴婢當不當講。」
「你我之間就不用如此生分了,有什麼只管說便是了,說錯了朕也不會怪你。」
「奴婢以為太祖皇帝的祖訓當然是不會錯的。但有時也要分時候,看那些士大夫有沒有威脅到我大宋朝廷的長治久安。慕容彥超等輩身在青州多年,卻一直未能平定當地匪患,這真是他們的能力不夠嗎?那為何孫途只到青州不過半載,就能迅速平定三山賊寇了呢?若讓奴婢來說,他們分明就是別有居心,想着養寇自重了,甚至是多與賊寇有所勾結。也正是因此,孫途為我大宋,為青州安定,才會用此激烈之法,以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聖人明鑑,我大宋之國運可在東北,而山東全境,包括青州也在那一方向上,那可是萬萬不能有絲毫差池的呀。」
這最後一句話可是點在了趙佶的要害處,讓他的步子都為之一頓:「利在東北……難道指的就是他了嗎?要不然為何上天的啟示不是早些到來,當那孫途平定了青州匪患後卻有了預兆?」有那麼一刻,他還真就疑心上天預示的長生與國運就在孫途一人身上了。
不過趙佶雖然篤信這些說法,但身為天子的他依然還保持着一絲清明:「那朝中那些彈劾他的人又該如何說呢?」即便他是當今皇帝,做出這樣的決定也得給大家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吧。如今的大宋天子其實皇權並不是太大,遠不能與後世那些一言可決天下事的集權皇帝相比。
童貫知其意向後,心中頓時大定。只要趙佶有意,之前沒有任何表示的蔡京自然會跟進,而一旦蔡太師表了態,朝中風向自然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了。
至於說法嘛,他也早有準備:「陛下,如今孫途屢立戰功,朝廷不作封賞也就罷了,現在還要因為之前的事情定他之罪,如此做法實在難以讓人心服。朝臣也就罷了,可邊地各鎮的武官呢,他們會作何感想?說一句大膽的話,陛下就不怕寒了天下將士之心嗎?若是連孫途這樣屢立戰功,有大功於天下的官員都能被朝廷隨意定罪,按今後西北和北邊的那些將士又還有什麼動力去為國廝殺?
「如今文貴武輕,我大宋已孱弱多年,可接下來我們還要收回幽雲十六州,可還需要這些將士效死作戰呢,還望聖人能夠體諒天下將士之心!」
話說到這兒,趙佶是真箇被說動了,沉吟了良久後,點頭道:「你說的不錯,利在東北,朕可還要指望孫途這樣的將士為國征戰,一掃百年之頹勢呢。他確實不該被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