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人(我不是東亞病夫) 第九十七章 土洋體育之爭(求月票)_頁3
更新:11-18 13:27 作者:過關斬將 分類:其他小說
,陳強卻突然想起了一個事件,那就是近代中國的「土洋體育之爭」。
二十世紀初,現代體育傳入到中國,包括田徑、體操、籃球、足球、網球等等,由於這些體育運動都是從歐美國家傳入中國的,所以被稱之為「洋體育」。
而「土體育」,指的就是以武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土洋體育之爭,實際就是當時一場關於中國是走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道路,還是走西洋體育發展道路的爭論。
關於土洋體育之爭,最早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後期,當時關於中西文化的爭論十分激烈,也波及到了體育方面。
1922年頒佈的「壬戌學制」明確規定學校應該設有體育課,而體育課應該以田徑、球類等運動為主,隨後中國第一批的體育教育家學成歸國,再加上遠東運動會、全國運動會、華北運動會、華中運動會等的舉辦,中國的「洋體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然而以國術為代表的「土體育」,一直在主張以「土體育」代替「洋體育」,提倡土體育的認為,中國的體育盲目模仿西洋,妄自菲薄,走入了岐途。當前國家外受列強欺凌,內陷貧困動亂,西式之運動,即暇學,亦不必學,且不可學。因此應脫離洋體育,覓取中國獨有的體育之道。
同時在提倡「土體育」的人對體育本質和價值的理解也有所偏差,他們心中體育的定位是去病延年、強筋健骨的手段,僅此而已。
而事實上鍛煉身體只是體育運動的一部分,提倡「土體育」的人並不了解體育對於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不明白體育對於政治、經濟和外交的服務作用,更不明白體育運動可以增強人民的民族榮譽感,提升民族的自信心。
為了讓「土體育」代替「洋體育」,國內的武術家還創編了「新武術」,提倡發揚國粹,也是迎合國內部分復古派的政治需求。對此魯迅先生在《新青年》雜誌上發文,認為這是在推崇封建文化,反對接受新的民主和科學思想,有當年義和團的影子。
土洋體育之爭,在三十年代進入到了一個激烈的高峰期,特別是1932年劉長春代表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結果卻是比賽失利,這大大的刺痛了國人的民族自尊心,這也引發了「土體育」對「洋體育」的發難。
比如就有人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稱「應捨棄過去模仿西洋之運動競賽。從此不惟不必參加世界奧林匹克,且應決然脫離遠東奧林匹克。」而是應該以武術、養生為主體,來一個「遠離洋體育,提倡土體育」。
也有人為土體育設計了發展大綱,比如要系統整理和傳授中國的養生術,學校里應教授拳腳棍棒等武術技巧。試想一下上個體育課,學生去器材室里拉來的不是籃球足球,而是刀槍劍戟等十八般兵刃,然後每個人拿個紅纓槍戳啊戳,畫面也挺震撼的。
客觀的分析,這些提倡「土體育」的,看似是為了民族生存和發展,卻不知近代的中國早已經被捲入了世界發展的洪流當中,繼續自己玩自己的,無疑是另一種閉關鎖國。
因為某項體育運動輸給了別人,或者不擅長某項體育運動,所以整個國家就不搞這項運動了,只從事自己擅長的項目,那麼跟鴕鳥把頭伸進土裏又有何區別!
況且世界性的運動競技,本來就是國際交往的一部分,無論是強大的民族,還是弱小的民族,都力求通過體育競賽來表現自己的至高無上和自強不息,使之成為喚醒、激發、振興民族意識的重要手段。
這一點,即便是在2019年,仍然有很多人不明白,很多人意識不到。一個撲街網絡作家寫了一本有關民國體育的小說,然後書評里一大群人說,民國搞體育有什麼用?民國那麼落後,拿了金牌有誰會知道?飯都吃不飽,還搞什麼體育?國家危難,應該上戰場去跟侵略者拼命!體育不能救亡圖存,所以不應該去做!
按照這套理論,梅蘭芳先生不該去唱京劇、郭沫若先生不該投身文學、徐悲鴻先生不該去從事繪畫、冼星海先生不該去學習音樂、侯寶林先生也不該去說相聲。因為老百姓飯都吃不飽,因為不能上戰場去跟侵略者拼命,因為不能救亡圖存!
那些各行各業的民國大牛們也都應該拿着槍上戰場和侵略者拼命,拼死一個算一個,至於國家的其他行業,完全不用去發展了!
一個國家本來就是由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