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第162章 廷爭狀元_頁2
,國朝規制豈能擅改?臣請皇上三思。」
「不僅不該輕易定下狀元誰屬,而且此文方才便引起爭議,皇上豈不聞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臣請皇上收回成命,將此一心求財、與民爭利之文破例黜落!」
「胡說八道,此殿試策論,凡參與者皆我大明棟樑,所呈之策無論可不可行,均是為國獻策,況且你方才也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何以一旦與人政見有別,便動不動要黜落?」
「不錯,自北宋張元之後,何曾有過殿試黜落,你提此議,有何居心?」
這下倒好,變成吵架了,而且吵到了北宋時免除殿試黜落的一樁舊案。
宋初,有一個考生叫做張元,此人頗為倒霉,屢次被殿試淘汰(宋朝舉人不能無限參加會試,要求每次都一路考上來)。於是憤怒的張元和他的一位姓胡的朋友(吳昊)趕往邊關,他們雇了幾個人拖着一塊大石板在前面走,石板上刻着他人兩個人嗟歎懷才不遇的詩句,他們兩個人跟在後面,吟詩大哭,希望以此引起邊關統帥的重視。
那位邊關統帥還真接見了他們,引他們入大帳聊了一陣兒,可能大概是覺得話不投機,又把這兩人送了回去。回到家鄉後,不知為什麼事,張元被當地的縣令打過一頓板子。這次侮辱讓他下決心投靠西夏。
臨行前,路過項羽廟,「乃竭囊沽酒,對羽極飲,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劉項起吞併』之詞,悲歌累日,大慟而遁。」於是張元從此叛宋投夏。
然而實際上,張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他的叛逃給宋朝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導致宋朝在對西夏的戰爭之中屢屢失利。
發生了這一事件之後,宋朝的大臣們在一起探討殿試淘汰的得失,大臣將事情歸咎在於殿試的淘汰制度。史書記載:「於是群臣建議,歸咎於殿試。詔進士與殿試者皆不黜落。是一畔逆之士子,為天下後世士子無窮之利也」。
朱翊鈞也沒想到這事兒爭來爭去還跑偏題了,心中惱火之極,面色越來越差。
郭朴看了申時行一眼,申時行輕歎一聲,出列道:「黜落之說,確實過了,不過皇上未觀他卷,便單點狀元,也確實有些不當。只是……」
他歎了口氣:「既然御筆硃批已下,再行更改未免有損君威,臣以為狀元可點,但皇上當有所自省,以免再有今日這無謂之爭。」
朱翊鈞鬆了口氣,忙道:「申閣老此乃老成謀國之言,朕甚嘉之。卿等可再行審閱讀卷,朕會仔細審閱,以示公平。」
郭朴一言未發,心中卻難免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