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車改革_頁2
家汽車企業,而是基於國家策略開展的戰略合作。
至於我們三家到底誰是老大,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我們都朝着同一個目標奮鬥,沒有先後彼此之分。
汽車已經是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相信如果中國出現第二家世界前十強汽車企業的話,對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是好事。」
在結盟儀式現場,新履職的一汽老總動情地說。
在上任之前,領導已經找過三人分別談話,將國家戰略完完整整告訴他們,必須要以服從大局為重。
不換思想就換人,換了人思想也得跟上!
可以說,在國家意志之下,個人只能服從。
市場對此也反應強烈,國家隊的實力不容小覷,一汽、東風和長安相關股票全部漲停,反倒是中華集團的幾支股票平均下跌了5%。
&果多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倒也是好事。不但能鞭笞我們繼續前進,還能壯大中國汽車工業的實力。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豐田、大眾這樣的國際巨頭,如果連國內車企都覺得害怕,那就辜負了我們多年的奮鬥成果。
兩強相遇勇者勝,我堅信中華集團最終會是勝利的一方。」
韓皓在內部會議上,給大家吃了定心丸。
從當前情況看,三家結盟對中華集團的影響暫時不大。
即使三方宣佈成立合資公司攻克技術難關,沒有3年時間不會有所收穫。待他們的新產品面世,中華集團應該也已經產品更新換代了一遍。
汽車跟高鐵不同,就是高鐵屬於國家級別的採購商品,而汽車則是有千千萬萬的普通家庭購買,已經屬於高競爭領域,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和靈敏的市場嗅覺存活不了。
如果三家國有巨頭之間僅憑一把手互換,以及成立合資公司就能順利整合的話,那麼國企改革就不會從改革開放之處至今喊了三十來年時間。
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應該堅持的道路,韓皓繼續堅持自己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鼓勵發展汽車自主品牌,在對三大國有車企下決心動手術刀之際,國家在政策扶持方面也不遺餘力。
公車改革一直是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要知道轎車一詞就是從中國轎子引申而出,除了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徵。
政府每年的公共支出之中,公車消費是大頭之一,每年要消耗1500—2000億元的財政支出。如果包含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話,這個數字還會增加1000億以上,成為一筆難以想像的存在。
根據統計,每年國家新增公務用車數量在100萬輛之間,按照10萬元採購價計算的話,將是1000億人民幣的巨大市場,佔到乘用車銷量的10%左右。
當然,公車市場基本大多控制在合資品牌手中,最典型就是奧迪a6l成為官車的典型代表。
為了支持國產車發展,國家出台要求今後政府採購要以自主品牌為主,並且要求「堅持公務用車18萬元排量雙重限制」。
要知道合資品牌的中級車基本都在1.8l排量之上,而且價格的話當然也在20萬之上,這兩個18標準的設立確實為國產自主品牌增加採購創造了便利。
不過為了減輕公車改革阻力,在對國產汽車認定標準上,並不局限於自主品牌如中華、紅旗、奇瑞等,而是將在中國生產的合資品牌如一汽奧迪、上汽大眾等也納了進去。
這對中華集團倒是一大利好消息,18萬的價格和1.8l的限制對他們來說不成問題,要知道1.8t渦輪增壓技術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並且18萬級別已經屬於高配車型。
當然,中華集團最厲害的敵人並不是合資品牌,而是無處不在的地方保護主義。
沒有辦法,就跟浙海省公車被中華集團壟斷,滬江市是上汽,首都是北汽等,地方政府在力所能及範圍還是會優先考慮當地汽車品牌,以此支持地方稅收大戶發展。
幸好民用汽車的市場基本放開,市場之手在無形之中調節,中華集團的產品已經佔據主流。
不過,經過認真比價比質,中華集團還是獲得了中央直屬機關合計200輛新車的採購合同,金額總和超過2200萬元。
其中大部分都是搭配了1.8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中級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