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謠 第228章 靜中生變(二)_頁2
魯國的宮城不許庶民入內,端木賜所說的一道去公宮,也不過是大家送孔夫子走這一程。
沐浴更衣之後,束髮戴冠,身穿朝服的孔丘在眾弟子的簇擁下乘上了軺車。他神情肅穆,腰板挺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根本無法將此刻的他和那個摔下台階,滿心鬱憤的老人聯繫起來。
軺車載着一臉莊重的孔丘緩緩地朝宮城駛去,四十幾個儒生注視着孔丘的背影緊緊跟隨。
從大路兩旁經過的人們紛紛向我們投來了好奇的目光。他們中,有的人駐足觀望,有的人交頭接耳,幾個光着上身赤着腳的小潑皮許是覺得這麼多儒生一起列隊而行很有趣,便也嘻鬧着勾肩搭背,大搖大擺地走在隊伍一旁。
「師兄,你說魯國若與齊國開戰,魯國能贏嗎?」我走在端木賜身旁小聲地問道。
「戰有義與不義之分,行義者必能立勝地。」端木賜看着軺車上的孔丘沉聲回道。
行義者必能立於勝地?我看着他堅定的面容,心中卻產生了一絲懷疑。魯國和齊國打仗一直敗多勝少,再加上魯地這兩年連遇天災,軍備糧草必然緊缺。而反觀齊國一方,陳恆半月前就已經在各地下了徵兵令,現在他恐怕已經集結軍隊嚴陣以待了。魯公若想在這時憑藉一國之力討伐陳恆,僅憑一個「義」字恐難有勝算。除非,魯國能得他國援助。
「師兄,你說如果魯國出兵討逆,會不會有他國願意派兵相援?」
「自然會有。如今天下各國君主多受臣下制約,此番若能誅殺齊國陳氏,對他們國中的亂臣賊子也會有所震懾。」
「可南方的楚國和西方的秦國距離齊國太遠,吳越兩國又相互糾纏無暇分身,剩下有實力能援助魯國就只有晉國和宋國了。不過我聽說,宋國如今也在打仗。」
「哦?天下局勢你倒是看得很清啊!」端木賜抬手一捋長須,輕笑着問道,「子黯,你是晉人,依你看,晉國可會出兵相援?」
我低頭思忖一番鄭重回道:「魯國若願意與晉結盟,晉國自然不會拒絕。」
我與無恤早前千辛萬苦想要促成齊晉結盟,無非是想阻止齊國干預明年晉衛兩國的戰爭。現在,齊魯兩國如果開戰,那麼這兩國自晉國六卿之亂後結成的聯盟便斷了。魯國會重新回到晉國的懷抱,而一時間失去了國君和兩相的齊國也將無力再與晉國爭霸。明年秋天,趙鞅如果能借蒯聵之手把衛國也攬進晉國的羽翼,那麼晉國的霸業便指日可待!所以,只要魯國願意結盟,晉國絕對沒有理由會拒絕出兵。
端木賜聽了我的話卻久久不語,他看向我的眼神也多了幾分探究。
我被他看得有些心虛,遂小心翼翼地試探道:「師兄,我說得不對嗎?」
端木賜搖了搖頭,輕嘆道:「子黯,你小小年紀能有如此見識,實在難得。只可惜,你心中功利之心太重,恐難領悟夫子之道了。」
悟道?我雖然自小跟隨蔡夫子學習周禮,學習孔門之道,但我心中卻無半分衛道之心。端木賜說,戰有義與不義之分。可在我的心中,戰卻只有利與不利之分。孔丘勸魯公出兵是為了「義」,而我希望魯公出兵卻依舊只為了「利」。我知道端木賜說的是實話,但這種被人揭開外皮直接觸摸到內心的感覺卻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要反駁:「師兄,你怎知我心中唯有利字?」
端木賜看了我半晌,拉着我退到了隊伍的最後面。
「子黯,知道我當初為什麼會派人在秦地尋訪你嗎?」他問。
「師兄是想邀我拜在夫子門下。」
「嗯,當年你對我買奴舍金之事的見解,讓我誤以為你能成為第二個子淵。夫子年老,子淵病重,春秋一書需要找到一個能領悟夫子之道的人續寫下去。只可惜如今看來,你不像子淵,卻更像當年的我。」
我看着端木賜眉頭緊蹙,一臉惋惜的樣子不禁笑道:「師兄,子黯自小便仰慕你出使五國的風采,如果將來能成為像你一樣的人,子黯已經很滿足了。」
「不,你才十五歲,你該有更高遠的追求。子黯,你很聰明,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找到達成目的的方法。無論是找季孫大夫出兵,還是讓魯國與晉國結盟,你說的話都是解決問題最快的辦法。但是,你和當年的我一樣,在達到目的過程中,卻忽略掉了很多更重要的東西。當年艾陵一戰,是我的罪,不是我的功。」端木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