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從宋仁宗的兒子開始 第六十三章 開始露臉了
詔令從開封到陝西,這一來一回,就至少需要差不多十日。
當然!
詔令也分緩急,最快的話,應該五六日就行了。
范仲淹、韓琦、龐籍、王沿都幾乎同時收到了詔令。
意思是讓他們挑選一些士卒出來,然後讓回去給壽國公講解前線的戰事。
這是趙昕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這些人眼裏。
只是
這也太過分了吧!
韓琦一看這詔令,當時就不是很滿意地道:「官家這是在做什麼?壽國公才多少歲?才僅僅四歲吧?就讓人回去講解戰事?」
下面的一些官員什麼的,聽了韓琦的話,也愣了愣。
當然你別說韓琦了,就是呂夷簡,也要愣一下。
可呂夷簡已經快退休致仕了,因此,像是這種事,他也懶得管。
反正
官家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
范仲淹倒是沒有韓琦那麼不滿,只是與手下道:「我記得壽國公今年才四歲吧?滿打滿算的,這詔書是不是寫錯了?」
上面不應該是壽國公,而是應該官家想知道才是。
范仲淹順手便把送詔令的人給攔了下來,問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是
你這該不會是李元昊的奸細吧!
名為講解前線戰事,實則是為了偷取情報!
那送詔令的也是冤枉,差點就讓范仲淹給扣下了。
不過這詔令,還有這大印,也確實是做不了假。
范仲淹自己是可以拿以前的文書來進行比照的。
只能說
讓范仲淹一頭霧水。
問送詔令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送詔令的自然也不知道,反正,他就是個送信的。
王沿、龐籍,也是類似。
這倒是讓趙禎有點沒想到,最終,四人都同時表示疑惑,然後不把人送來,而是表示,這事情得先說清楚。
搞得趙禎都無語了。
我讓你們做,你們就直接做就是了,怎麼都好像覺得這很難相信似的。
這也恰恰反應了大宋軍隊當中所存在的一個很突出的問題。
那就是——這些文官們,都太有自己的想法了。
有想法到了,都可以直接駁回朝廷的詔令。
難怪打仗的時候,他們都不聽指揮,很難形成一個整體。
你比如說,范仲淹跟韓琦的意見就是不對付的。
也是由於這樣,本來是由夏竦這樣的,一個人來節制四路的,可現如今,由於各路的意見難以統一,所以此時朝廷便把他們直接分成了四路,四路自己管自己,自己防守好自己的防區就算完成任務。
趙禎只好又給他們寫了第二份詔書。
本來都已經寫好了。
但是
後面一看,不對,這詔書要是讓李元昊給截去了,那李元昊豈不是知道最興來天資聰穎,打小就是個喜歡帶兵的小天才?
為此,趙禎又把趙昕的內容給刪掉,換成說他自己想要知道。
但這樣前後反差好像過大,說不定那四人就更是懷疑了。
趙禎便把寫好的,又揉成了一團,直接丟到一旁去。
「唔」
就直接寫,想讓皇子能儘早地學習,接觸軍事吧。
後面,還要再寫一句——勿疑。
這次是趙禎親手寫的詔令,畢竟這字,他們還是很熟悉的。
這才同意向京師派遣經驗豐富的士卒回京。
不過雖說如此。
他們還是很好奇,這官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壽國公才四歲,字都未必能夠認得全,官家這也太過分了。
直到給京師當中的一些舊友,寫了書信,問了問情況,這才稍稍地得知了一些內幕。
你別說讓壽國公學習軍事了,壽國公連上朝,都上了兩次。
沒想到,韓琦對此倒是很共情,道:「官家三十歲才得子,會這樣做,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難道就沒有人站出來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