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傭兵 六 太史昆的禮物
更新:08-19 14:28 作者:殘杯濁酒 分類:軍事小說
一套廂坊制度費了太史昆等人不少心血,但這套制度畢竟是統治者用作於役民的制度,作為一名普通的天京城市民來說,他們並沒覺出這套制度有什麼用處,甚至絕大多數人並沒有發覺這套制度的運轉。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能夠感覺出得變化是那些能夠看得見、摸得着的改變。
對於一個現代城市的最高長官,他上任之後的職責無非就是招商引資賣地拆遷和諧維穩,在退任之前建造一個廣場就算是完事。但作為一個古代的地方長官,上任之後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興修水利、開闢農田。而柴進作為一個合格的執政官,擁有大量勞動力的執政官,這兩點他做得很不錯。
柴進沿黃河北岸修建了許多蓄水池,而後,他又修建了三條橫跨整個天京城的懸空水渠將水引入到天京城中。水渠中的水分流到聳立的水塔中,太史昆驚訝的發現,這套引水系統已經無限接近與現代的自來水。
面對太史昆的高度褒獎,柴進謙遜的表示:實際這種想法在先秦時代就有人想到了,不過從前沒有哪一座城市有能力真的修建出這樣的水渠。如今的天京城擁有水泥與陶瓷芯鐵管兩項曠古至今的技術,逐使不可能變為了可能。最終,柴進委婉的表示,可以將水渠命名為「柴進渠」。在得到太史昆首肯後,柴大官人將早就準備好的,雕刻有「柴進渠」字樣「??馱碑」加裝到了水渠最高最顯眼的位置。
無論古人的價值觀還是現代人的價值觀,土地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財富。君不見現代人有兩個錢之後都不急着穿金戴銀換手機買新車,而是迫不及待買一棟房產鑽在手裏嗎?相信我,年輕人,一本房產證握在手裏絕對比一個寶馬車鑰匙來的熨帖!而對於絕大多數古人來說,土地就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准尺。
戰後的燕京府有大量無主的土地,無論這些土地的名義是歸所在郡縣所有、天京城所有、還是全體人民共有,但其實際上的支配權依然在太史昆手中。太史昆從來沒有公開宣稱過自己走的是民主路線,也從來沒有否認過自己是獨裁者,因而,在分封功臣的時候他沒有絲毫猶豫與遮掩。
麒麟軍的士兵有功勞沒錯,科學協會的工匠們有功勞沒錯,但是他們超高的薪水已經完全彌補這一點。因而,太史昆不需要額外的贈送給他們土地。太史昆有所虧欠的,實際上是從前一起冒險的夥伴。
夥伴們、兄弟們並不認為太史昆欠他們什麼,反而他們很明白,如果此生不認識太史昆,他們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不過在太史昆的心中,覺得兄弟們還應當得到的更多一些。
在一起冒險的時候,是大家的努力才得到了巨額的財寶,才有了建設天京城的資本。做為太史昆,可以毫不猶豫的將自己那一份財寶投入到天京城的建設中,可你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做赤貧的革命者,在這個私有制的時代里,兄弟們理應得到自己那一份收穫。
天京城的硬通貨儲備暫時還不可以動用,於是,太史昆要利用土地,給兄弟們再謀一份福利。
土地有許多種,有的可以耕種莊稼,有的可以放牧牲畜,有的可以植樹造林,有的可以開採礦產。太史昆將這些土地明碼標價,允許所有的人前來購買。
是的,允許所有人前來購買,甚至包括剛剛逃跑的耶律沛回過頭來將他的失地全部再買回去。而且,此次出讓的所有土地標價都是零。
這不是開玩笑,也不是準備無底價拍賣。所有的土地出讓費用都是零,只不過每塊土地都附加了一個繳稅額度:例如說武清縣一塊肥沃的無主土地,賦稅額度為二點二成,也就是說,這塊土地每年的收成若是三百斤,就要繳納六十六斤出產給天京城。再比如說玉田林南倉的煤礦,賦稅額度高達四成五,也就是說挖出一百斤煤炭,就要上繳四十五斤給天京城。
最重要的是,所有土地皆附加了一條懲罰措施:荒蕪加罪。也就是說,得到了這些土地就必須按照要求展開生產,否則的話,不但天京城要收回土地,當初拿地的人還要面臨懲罰。最要命的是,這種懲罰並不是簡單的罰錢了事,而是「天京城第一勞動改造所十五日體驗游!」當然,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太史昆也賦予了拿地人「遭遇不可抗拒災害免責」的權利。
說白了,這種拿地與承包、承租土地沒什麼兩樣。用這種土地賺到錢,說白了就是看看你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