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誰讓楚王上朝的 第201章 或許這才是個問題
更新:10-28 16:54 作者:君子六藝 分類:軍事小說
儘管竇師綸的心中吐槽多半是在開玩笑,可是他看某豎子抱着傳國玉璽嘿嘿傻樂的樣子之後……
竇師綸覺得,距離楚王開啟玄武門的那一天似乎不遠了……
「楚王殿下……」李靖此時的心情也很複雜。
在世人眼中,李靖向來就沒多少政治智慧:以前李淵造反的他跑去告過密,李二造反的時候,他又關起門來袖手旁觀,認為自己是一方大將,無論誰上位, 將來都會被重用。
講真,這也就是李世民脾氣好,這要換成記仇的楚帶王李寬,李靖就會在玄武門之變的第二日因為左腳先踏出府門而被視為對天子的大不敬,從此被流放嶺南。
不讓你丫在嶺南吃夠幾年的苦,高低是不會讓你回長安的。
然而,眼下讓李靖感到為難的,也正是此事:如果楚王殿下非要……那自己到底跟不跟隨呢……
當初李淵父子在晉陽招兵買馬,他之所以選擇告密,是因為他認為當時李淵父子,不可能造反成功,更擔心自己的恩人太穆皇后竇氏會被此事牽連。
可後來,現實打了他的臉,李淵居然真的入住長安,更讓他自覺無顏面對的是:自己之所以最終能夠僥倖活下來,可不是後來民間盛傳的那般——自己在刑場上學着兵仙韓信大聲疾呼:「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您當初率軍參加起義,本意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的根源,可如今還未成就大事,怎麼可以因為私人恩怨而斬殺我呢?)(注1)
事實上,他最終之所以得以逃脫此劫,背後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妻子紅拂女向太穆皇后竇氏求情,後由太穆皇后竇氏親自出面,才保下了他。
而此事過後,以德報怨的太穆皇后將李靖叫到跟前,沒有生氣和辱罵,她只是語重心長地給了對方一句忠告:公知兵事卻不曉政事,往後,為人處世當取中庸之道。
可能也就因為太穆皇后這句忠告,才讓李靖最終拒絕了跟隨李世民參加玄武門之變,而且當時他和紅拂女的想法也很簡單:如果失敗,就帶着李世民的家眷逃離長安,當然,如果事情的結果無比惡劣,那麼他們夫妻二人,至少可以保證李寬的安全。
可這些都已經時過境遷,成了遙遠的往事。
所以眼下擺在李靖面前的難題便是:念在太穆皇后往日的恩情,萬一楚王真要來一手「天寒加衣」……
自己好像還真不能取什麼中庸之道。
自己是站在楚王左邊呢,還是站在楚王右邊呢?
或許這才是個問題。
「喂,你倆幹嘛一副愁腸百結的樣子?」回過神來的李寬看着面前滿臉苦澀,一副內心天人交戰的二人,他頓時顯得無奈:「不是吧,兩位還真打算跟着本王『重走那來時路』啊?」
特別是李靖,咋的,你臉上這表情是幾個意思?你是覺得當初在我爹那沒撈到一份「從龍之功」而感到遺憾?並且您還打算在本王這兒彌補回來?
「楚王殿下,」李靖深吸一口氣,決定不再理會某人的胡攪蠻纏,他在和同樣感到無奈的竇師綸對望一眼後,這才繼續開口道:「老夫提醒您一句,馬上幾路大軍就會趕到朔方城,您可得注意一下言行了。」
這兩日,李靖已經開始下令調集各路大軍會師定襄城,除開需要鎮守燕雲地區,防止突厥軍隊軍隊東逃的檢校幽州都督衛孝傑,以及監視突利可汗的靈州都督薛萬鈞,剩下的三路人馬也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不日便會抵達定襄城。
而李靖原本帶到朔方城的兩萬大軍,除開當初抽調出來跟隨他的三千精騎,剩下的人馬這次也會隨柴紹一起趕赴定襄。
「咋?還有人不服氣?想跟本王掰掰手腕子?」李寬聞言雙手環胸,看向李靖:「不管是李績,還是我姑丈(柴紹),或者我堂叔(李道宗),他們還能把本王給吃嘍哇?」
「楚王殿下……李靖將軍的意思是,讓您將這東西收起來!畢竟若是回頭讓人撞見,您的麻煩少不了!」竇師綸如今也看明白了,自己的家主對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