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皇帝! 第171章 掃滅六國,一統華夏 (加更,求月票啊!)
【有能力人的在哪個崗位上都能吃得開,李斯在長史的位置上足足幹了四年,他的成績也非常突出。
經過幾年的打磨,李斯成功在朝堂上站穩了跟腳,嬴政對他的能力也甚是滿意。
嬴政為了更好地制衡呂不韋和嫪毐,於是提拔李斯成為了客卿。
以往秦國的丞相,比如蔡澤,張儀等,都是通過客卿提拔起來的,可見此時的嬴政是非常看好李斯的。
李斯自然也看的明白嬴政對他的期望,於是他更加努力的工作,把自己的能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就在嬴政二十二歲舉行冠禮的那天,嫪毐起兵謀反。
結果不用說,嫪毐慘敗,隨後被生擒,在被執行了宮刑之後,又遭到車裂的極刑!
嬴政行冠禮後,呂不韋也退場了,原因就是被嫪毐所牽連。
嫪毐是呂不韋推薦給太后的,弄個假太監過去淫亂後,這樣的事情嬴政怎麼能忍?
呂不韋被罷官調離咸陽,不久後便被賜毒酒毒死。
呂不韋這一倒台,嬴政和李斯終於不再束手束腳,可以放手開幹了!
按理說,沒了呂不韋的壓制,李斯的權利地位應該更上一層樓才是,可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就在李斯混得春風得意之時,鄭國派人到秦國修水渠的陰謀被曝光了。
鄭國來到秦國為秦國修水渠,實際上卻是為韓國當間諜。
他們是想藉助修灌溉渠這件事兒,陰謀消耗秦國的國力,於是某些人便藉機開始諫請秦王,要他下令驅逐一切客卿。
而李斯,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中!】
【眼看自己就要走上權利的巔峰,李斯自然不可能束手就擒。
為了保住自己來之不易的官位和地位,他給秦王嬴政上了一篇非常有名的奏章——《諫逐客》書。
在書里,李斯通過談論歷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國君召士納賢為例,強調重用客卿的重要性。
接着,李斯再談現實,列舉秦王的愛好,諸如崑山之玉,隨和之寶,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劍,所乘之纖離之馬等等,這些都是來自於諸侯各國。
最後,李斯還指出,驅逐來自東方六國的人才,會對秦國將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等等。
李斯從各個方面來闡述了驅逐人才將會給秦國帶來怎樣的危害,而秦王嬴政是一位有抱負和理想的君王,他聽進去了,也認識到了人才對秦國的重要性。
最終,秦王嬴政被李斯的上書所打動,收回了逐客令。
而李斯的這一行為,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權勢和地位,還升了官,成為了廷尉。
不管李斯這一行為只是出於私心還是公私都有,他的確為秦國成功的留下了人才,也為秦國日後掃滅六國一統華夏,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當秦國國內的憂患解決之後,嬴政便開始磨刀霍霍向六國了。
那一年,是嬴政十七年,最為弱小的韓國第一個被秦國砍翻在地,緊接着便是趙、魏、楚、燕
終於,在嬴政二十六年,秦滅掉最後一國,齊,完成更古未有之大一統。
奮六世之餘烈,吞二周而亡諸侯,這統一華夏的偉大功業,竟然真的讓嬴政和李斯給辦成了!】
「這樣的功績,確實無人能及啊!」
「只有始皇帝和李斯是頭一遭,後人不過只是在模仿和超越他們罷了。」
「李斯最難得的地方就是,他在為自己謀私利的同時,也會把公事做得異常出色!」
「所以為什麼應該唯才是舉!」
【打下江山,自然就要論功行賞。
但有了周朝的前車之鑑,嬴政擔心秦再次重蹈覆轍,因此並不想分封諸侯。
這時李斯便提出了廢分封,實現郡縣制的提議。
郡縣制這一舉措自然深得嬴政之心,也展現了他先公後私的政治忠誠以及卓越的遠見,因此對他更加信任。
郡縣制加強了中央對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