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北風行 第九十二章 千年世仇,一朝見分曉
更新:09-28 00:09 作者:深藍侃哥 分類:玄幻小說
上谷郡境內有一座大山橫亘東西,名曰雞鳴嶺,嶺間有一道幽深峽谷,曰上谷,上谷郡由此得名。
山谷上方有一道長約百丈的石樑,天然而生,凌空飛渡,位於東懸崖邊上長有一株古松,傳說是堯帝時親手所植,古松便被叫做堯帝松,在西懸崖邊上又生有一株古柏,傳說為舜帝時親手栽種的,後人便將古柏喚作舜帝柏,於是,這道不知經歷了多少年風雨的石樑,便被世人命名為松柏渡。
松柏渡上立着一位儒生模樣的男子,大概四十來歲的年紀,峨冠博帶,腰間佩着一把饕餮紋古劍,中正無邪。
這位頜下三縷長髯,面如冠玉的中年儒生名叫孔德方,是雞鳴嶺北辰學宮祭酒孔檜的嫡傳長子,在學宮中擔任五經博士,他二弟孔德正與三弟孔德元,皆任北辰學宮的授業先生,一門四父子皆是飽讀詩書之士,又是儒門開山祖師孔子的嫡系子孫,如今又在北辰學宮中執牛耳,風頭一時無兩,被世人尊稱為「北辰四孔」。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句話出自《論語》的為政篇,孔子以北辰比擬道德,說道德對於帝王的施政而言,如同北辰(北極星,北辰最尊者也,其細星,天之樞也)之於眾星,處於主導地位,把為政以德看作如同宇宙星辰各居其所一樣,是永恆不變的自然法則。
這就是孔子的施政主張,宣稱只要以道德為核心,來治理國家,便可做到四海歸心。
自大夏王朝以來,儒門便自我閹割,走進了皇帝的深宮,徹底淪落為帝王的走狗,開始為他們的主子搖旗吶喊,自此,歷代君王便開始重用儒生,以儒門的「為政以德」來施政,不過,到頭來乾的卻是掛着羊頭賣狗肉的勾當,儒生們一個個把「道德」二字天天掛在嘴上,喊得震天響,卻是乾打雷不下雨,干盡了生兒子都沒屁眼的缺德事,一千多年來,中原王朝城頭上的大王旗換了無數茬,但儒門「道德」這面屁股帘子在風雨飄搖中,卻一直屹立不倒,孔氏子孫也一直享受着祖宗的福蔭,左右逢源。
無他,惟見風使舵耳!
儒門自大夏王朝得勢以來,便藉助於皇家的勢力,橫掃道墨法兵農雜陰陽縱橫等諸門派,唯儒獨尊,如今又大言不慚自比北辰,繼春秋的稷下學宮之後,在雞鳴嶺上創立了北辰學宮,孔氏子孫更是以儒門正統自居,堂而皇之地入主北辰學宮,令天下人為之側目。
據說,儒門之所以選擇在雞鳴嶺建立北辰學宮,這與孔子極為推崇的堯舜二帝有關。
時至今日,在北辰學宮門前的牌坊上,依舊掛着兩塊金光燦燦的牌匾。
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這是《禮記·中庸》中孔子說過的一句話,他直接認了堯舜當祖宗,儒門得勢後,他的那些孝子賢孫又將堯舜強加給所有人,讓堯舜做了天下所有人的祖宗,好像誰要不認的話,那就是忤逆不孝子孫,大逆不道似的,後面憲章文武中文武是周文王與周武王爺倆,而不是想當然所理解的習文練武的那個文武,他讓後世的帝王去學那爺倆的治國之道,說白了,還是他念念不忘的所謂周禮。
不知為何,孔老二有些看不上大禹他爺倆,直接給無視了。
其實,還是他喜歡周朝那爺倆的緣故,可是別忘啦,孔子的家世,如果往上追溯的話,那可是商朝的宗室,孔子的曾曾祖父是宋國的大司馬孔父嘉,孔父嘉是微子啟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孫,也正是武王伐紂才滅了商湯,他才淪落到沒人待見如喪家犬般的地步,不知是何緣故,別人虐他千百遍,他卻對姬昌爺倆一直如初戀。
他為何那麼賤呢?
只能說,誰對他有利,誰就是他祖宗!
雞鳴嶺上有一山洞,傳說,堯帝在此偶遇鹿仙女,二人見面後便一見傾心,於是,在崇山密林中找到了一處山洞,二人進去互訴衷腸,真情吐露後,一時郎情妾意,情難自已,二人便在裏面開始洞房,被時人稱之為堯鹿洞府,後人簡稱為堯洞。
堯洞旁邊有一眼山泉,泉水嘀嗒如雨打風鈴般清脆悅耳,名曰嘀嗒泉。
傳說,堯帝精選出最好的糧食,以嘀嗒泉水浸泡發酵,濾除雜質,萃取精華釀造出酒水來,酒水清澈純淨,清香悠長,堯帝便以此酒祭天地,又分發給天下百姓,老百姓便將此酒命名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