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佑明 第六百八十章 毀夷文,燒夷書,要求同文同風
更新:07-19 10:18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軍事小說
朱翊鈞准了王錫爵所請。
大明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即由國家開啟工業革命,那文明的擴張是在所難免的。
這就意味着大明是需要更多的本族人口被移出去,才利於整個統治階級通過工業化汲取更多利益。
所以,東瀛這邊,巡撫楊鎬在收到旨令後,對移風易俗的事也執行的更加嚴格,為此不惜冒着暑熱,去巡視各地,監督地方官僚加快對新闢地區移風易俗。
李如柏也在戚金派來更多明兵後,徹底剿滅了嚴島町的叛亂武士,且在進入嚴島町後,就開始奉命親自帶人搜集這裏的倭文書籍與碑帖這些,然後集中起來予以燒毀。
「全部燒掉,砸掉!要徹底去除東夷之風!」
李如柏為此,也一邊親自搜檢着各處廟宇書堂,一邊喝令着。
接着,他還嚴令當地大小商鋪都要改為漢名,當地倭人要學習大明官話,換穿漢家衣裳,不從者自然是格殺勿論。
而沒多久,整個嚴島町至少明面上已經與內地沒什麼區別,處處留有文字的地方都是漢字,來來往往的人如果不仔細看身高體態與聽其言,也只以為都是漢人。
同時,嚴島町的良田也被重新清丈,分給立功的大明官兵。
李如柏充軍東瀛初期認識的隊長江世功,也因為靠李如柏幫助而立功分得了嚴島町的三十畝永業田,替其種地的倭人農奴,和他重新簽訂了租佃契書,而正式從武士農奴成為了他的佃戶。
江世功本人也從普通軍戶搖身一變,成為了在這裏擁有三十畝良田的小地主。
除了江世功外,其他立功或戰死受傷的明軍將士都分得了,新辟之地——嚴島町的良田,而一個個都因為軍功授田成為了地主。
因靠軍功可以授得田地,明軍們的確很敢戰,也都不怕死,甚至在被做了政治工作後,巴不得戰死沙場,畢竟這既會有很大的榮譽,也能讓自己後人得到更多的田地。
而也因為軍功授田,整個嚴島町一下子就基本上都成了漢人軍戶的土地。
有受傷而不得不退伍的明軍官兵,甚至驅趕走了自己所分田地上的倭人農奴,而自己耕種,儼然要長居於此,踏踏實實做當地的自耕小地主。
至於被趕走的倭人農奴,倒也不是沒人管,而是被安排為礦工,或者被遷移走。
另外,不久後,嚴島町也正式被改名陳縉鎮。
與前面的花雲城一樣。
按照萬曆二十年頒佈的聖旨規定,為進一步強化教化,新辟之地的地名除非是漢人耳熟能詳的,否則,皆讓戶部請以忠烈之士重新命名。
而陳縉是最近的寧夏叛亂中英勇戰死的大明百戶。
故如今被戶部請旨作為了嚴島町地區的新地名。
嚴島町在被改名陳縉鎮後,大明也任命了新的鎮級文官,負責對該地的人口和土地進行管理。
大明現在不缺做官的人,也不缺可以進行基層田畝清查和人口管理的官員。
畢竟有興明書院、大明執政學堂、財政學堂等一系列官學學校。
要不然,陳縉鎮也不可能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實現清丈田畝和分田的工作。
事實上,在大明確定滅倭後,就已經在有計劃的將更多培養出來的技術型士子,派去日本新辟之地為官。
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批的船載來許多漢人士子來這裏做事,也就不缺各類基層管理人材。
而與此同時,國內還在加緊擴招和培養各類人才。
有管理經驗的各地作坊工人領頭以及民間各工社頭目,會被朝廷以各種優厚條件選進各大學校進行培訓,培訓後就外派為官。
生員以上的士子也會被各種優厚條件招進各大官辦學校進行培訓,培訓後也會被直接外派為官。
軍籍子弟更不用說,是直接進行五年制免費教育,免費教育一結束,就準備被分派到各高等學堂進行培養,一畢業也準備被外派為官。
反正就是,軍隊在前面開闢疆土,後續負責管理這些疆土的官員就能立即補上來。
清丈田畝的清丈田畝的,清查人口的清查人口,辦實務的辦實務。
一時間,陳縉鎮這些新辟之地的許多無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