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兩個時代的醫生 第310章 頂級醫護被遣散
時間過去了一個月,來到了1960年的7月份,氣溫最高已經達到了40℃。
北方的大旱沒有絲毫緩解,全國人民就感覺自己像鐵板燒一樣,烤了正面烤反面,燒得整個人都要焦了。
但中醫院昌平分院這邊卻是風景這邊獨好。
所有莊稼都長勢喜人,玉米苗已經竄得一人高了,綠茵茵一片,風吹過就像綠色的波浪一樣,特別漂亮。
只要懂點農業常識的人都知道,今年中醫院的玉米小麥肯定要大豐收了。
相比較中醫院的玉米地,周邊其他農民種的玉米杆,那感覺就是吹一陣風全部都要折了似的,葉片都是黃綠色的,一看就不健康。
中醫院昌平分院的每一個人臉上都是笑呵呵的,因為大伙兒知道,至少今年是不用挨餓了。
另外中醫院最爽的是,其他地方的人喝水都成了困難,但中醫院卻在地勢最低的東邊建了兩個大澡堂子。
其實就是兩個大水池上面蓋個簡易房,把泉水引過來,然後大家一塊兒洗澡,當然男女是分開的。
小孩子甚至把澡堂子當成了游泳池,整天就在裏面玩水不肯回家。
這一切都是保密狀態的,十三陵周邊的農民們並不知情,以為中醫院也跟他們一樣苦哈哈呢。
不是中醫院的人心太狠,實在是這年頭水太寶貴了,為了爭搶水源,每年都會發生械鬥打死不少人。
要是中醫院有口泉眼的事情被周邊農民們知道了,那肯定要打破狗腦子了。
人家是地頭蛇,中醫院這批文弱書生肯定是鬥不過的。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水源可以跟周邊農民分享呀,或者讓林三七多去打幾個深水井。
但大家別忘了,地下水資源只有這麼多,中醫院這一千畝地要澆灌,還有這麼幾百人要飲用,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水份給農民們。
如果林三七多打幾口深水井,一旦井多了,壓力就小了,地下水就不可能像趵突泉一樣自動湧上來了。
(當年濟南趵突泉斷流了,其實就是周邊地下水開採過多引起)
泉水不能噴涌,那就需要抽水泵,需要電力供應,可這恰恰是1960年的農村難以辦到的事情,電同樣是寶貴資源,所以哪怕打了深水井也沒用。
林三七隻能保證中醫院這邊不缺水,不缺糧,其他人他真的保證不了,那應該是政府的責任,而不是個人的義務。
林三七要做的,就是保證搞好肺癆科,爭取早日攻克肺結核,這也是另一種為國貢獻不是。
經過工程兵們一個月不辭辛苦勞作,當然也有林三七供應了大量水泥的貢獻下,新的肺癆住院部建成了。
沿着白虎山,一排排往山上建去,一共建了五排房子,一共是200張床位,看起來非常壯觀。
原來中醫院自己建的小院兒,全部改成了X光室和輔助檢查科,以及醫生辦公室。
林三七和一群實習醫生們還在打掃衛生,外面臨時修建的馬路上有汽車聲音響起。
林三七伸出頭來,就看到好幾輛大卡車和公交車停在了山腳下。
協和和數字兩家醫院的20名高年資醫生,30位護士紛紛在下車,對着周圍的環境指指點點。
別問林三七怎麼知道的,他事先可沒接到釘釘群通知,只是那股子知識分子的氣質是怎麼也掩蓋不住的。
隨之而來的還有各大醫院送過來的肺結核病人,一個個拎着大包小包,一瞧就是來住院的。
協和醫院和數字醫院這次送過來的醫生,個個都有留學經歷,個個會外語,個個都是這個時代頂尖的醫學人才。
遣散清退職工,這是國家大政策,每一家單位都要執行,但遣散誰這裏面就有講究。
中醫院遣返職工,首先是12位老爺子這類學術權威,其次是原籍非北平的這批人,就是外地人先遣散。
但協和和數字醫院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遣散清退職工,首選是有國外留學經歷的,或者當初在洋人教會醫院工作過的,然後才是外地人。
於是這兩批中西醫頂級醫生現在全部落入了林三七的手中,怎能不讓林三七高興呢。
大有一種天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