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窺光 第69章 走向成熟的中國文明
更新:11-27 07:58 作者:江楓客棧 分類:軍事小說
漢朝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深遠的朝代,中國近代史學家認為漢朝是正統華夏族建立的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但是漢朝在文化弘揚上並沒有將華夏族放在顯赫文字,並有願意淡化華夏族的概念和歷史事跡,而是以弘揚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中國傳統思想為主,在民族政策上採取一視同仁的平等和包容政策,漢朝將建國有功的巴蜀人民直接給國民待遇,使得四川地區從此都是中原王朝的歸屬地;對建國有功的氐族和羌族等西北民族採取安撫懷柔政策,將松潘高原、青藏高原、河西地區及漠北地區劃為他們的屬地,讓他們為漢朝包圍西北疆域;對有衝突和仇恨的匈奴等北方遊牧民族,漢朝建設和開放邊境貿易城市,對外實行通商通婚,保證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正常經濟及文化交流,儘可能避免使用戰爭手段,因此保證了漢朝時期西北地區及北方地區的邊境安全。
由於漢朝推行推行平等和包容的民族正常,同時在國內推行平等、自由、法制和道德教化等民本政策,並且立法否定神權和女權,確立父系宗法制度,推行世俗化、平民化、務實化等社會及經濟發展政策,使得漢朝的農業、養殖業、手工業、建築業、商業等蓬勃發展,使得漢朝人口得到迅猛發展,漢朝的城市和鄉村建設到了當時全球的最高水平,漢朝人民的幸福指數於是當時全球最高。當時,漢朝人民這樣愉快地生活和工作的時候,漢朝之外的人民仍然在神權、女權、王權和族權的殘酷統治下,過着牛馬不如、痛不欲生的苦難生活。因此,漢朝人民產生了對國家的向心力,漢朝人喜歡自稱漢人,而漢朝之外的人民也用羨慕眼光稱呼漢朝人民為漢人。雖然,漢族是近代民族學家提出的一個民族概念,但是漢人確實是中國人第一個最普遍的稱呼。漢人和漢姓成為中國人和中國文化圈的重要文化特徵,如果沒有漢朝和漢姓歷史學家將不知道如何講述中華歷史和文化。
漢朝建立後,漢朝在秦川地區長安建都,繼承秦朝經濟及文化遺產統治中國。當時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在松潘高原、青藏高原東北部、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蒙古高原等地區仍然生活着氐人、羌人、匈奴人、鮮卑人等亦農亦牧的北方民族,這些民族深刻地影響着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因此他們不應該被歷史遺忘。
鮮卑人是由古越民族演變而來的農牧民族,漢朝擊敗匈奴後,鮮卑逐步取代匈奴成為中國北方草原的霸主。後來鮮卑族分化出契丹族,契丹族繼續稱霸中國北方,並威脅中國王朝統治。在古越語中,鮮xia
是女性、聖母的意思,相當於漢語中的「仙」;卑bei/bi是弟弟、妹妹、王子、公主的意思。鮮卑xia
bei作為族號的意思聖母與王子的直系後裔即聖母貴族。
鮮卑中國北方以黃種人為主體的遊牧民族的總稱,鮮卑族保留着完整古越文化,他們與華夏族曾經是平行發展的古老民族,鮮卑人活動範圍非常廣,在夏季他們在西伯利亞草原、東歐平原和南歐草原上放牧,鮮卑族向西伯利亞sibe
ia發展的民族分支是錫伯族(錫伯的漢語拼音為xibo,英文為sibe,古越語為濕婆sipo,因此錫伯的本意是濕婆神、濕婆神崇拜),西伯利亞因此得名。由於鮮卑人和氐人同屬古越民族,也許鮮卑人就是周朝史官稱呼的北狄即北氐(北遷氐人),根據鮮卑歷史記載,在每年冬季鮮卑人都帶着牲口和族人專場到他們位於河西走廊、松潘高原、青藏高原東北部等地區的冬季牧場及定居地。因此在漢代鮮卑人與漢人和漢朝已經有着相當緊密的交往和聯繫。當然,由於遊牧民族都擁有機動性和攻擊力強悍的騎兵部隊,在畜牧業收入銳減的年份,遊牧民族肯定要侵略和搶劫漢朝的農耕民村寨和城市。在北方冰災頻繁的年代,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戰爭也變得頻繁,這種民族鬥爭方式,成為中原王朝被顛覆,進行頻繁改朝換代的一個重要原因。
漢朝之後,中國曆朝歷代朝廷都步步升級地整頓和訓練軍隊對付北方遊牧民族,並北方遊牧民族在北方大漠、西域、中原,甚至整個中國地區展開永無休止戰爭,這些戰爭不僅鍛煉了中國人民,也鍛煉的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在戰爭和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北方遊牧民族從中國人身上學會中華文化,包括道家思想、陰陽學、易經和兵法等哲學、科學和軍事學,中國人通過無數的戰爭和民族融合,將中國北方和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