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看看誰敢讓我剃頭 第63章 探馬塘騎
大軍離開軍營,出了百戶所的管轄範圍,上了大路。
趙令武就放出了第一個探馬塘騎。探馬塘騎和夜不收是不一樣的。
夜不收是深入敵後、深入敵營,偵查情況搞破壞的,劫營、放火、勸降、刺殺,再搞點間諜活動。
夜不收分為長哨和遠哨,長哨放出去五十里地到一百里地。遠哨就遠了,幾百里地以外都可以是它。
探馬塘騎是大軍出征、行軍時候的哨探,探馬塘騎的身上背着五色旗,分為紅、黃、青、白、黑五種顏色。
遭遇敵人搖紅旗,發現敵人搖黃旗,敵人人數眾多、就搖青旗。敵人人數少、就搖白旗,發現地形問題,比如大河、大溝、沼澤地,影響行軍的,就搖黑旗。
探馬塘騎還分為步塘和騎塘。
在山地叢林行軍打仗,用的是步塘,多出現在南方的軍隊當中。
北方的軍隊多使用騎塘,步塘很少使用。
趙令武放出去的探馬就是騎塘。
騎塘的胯下騎着馬,身體的左側挎着長刀,右側挎着連弩,背後插着五杆小旗。馬鞍上還橫着一杆火槍。
第一個探馬塘騎放出去一里地,再放出去第二個,第二個放出去一里地,再放出去第三個,然後以此類推。
每個探馬塘騎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一里地,必須保證前後的塘騎、都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
別第一個人在那裏搖着小旗,第二個人還沒看見,還繼續彪乎乎的往前走。
大規模的軍隊出征,一般放出去二十四個探馬塘騎,也就是說哨探距離達到了二十里地以外。
趙令武放出去的探馬塘騎是五個,因為他要防備的是流民。
至於東昌府一帶有可能出現的軍隊,已經不存在了,各地衛所的士兵早就跑沒有影了。
防備流民,有五里地的距離,反應的時間足夠了。
流民跑的再快,也跑不過馬,能跑過戰馬的,那得是馬前張寶和馬後王橫。
探馬塘騎全部都放出去了。隨後就是軍隊的前軍,也叫前鋒大軍。
前軍的後面依次是右軍、左軍、輜重營和後軍。每軍的間隔距離是二里地。這是騎兵一次衝鋒的有效距離。
當然,你要是喜歡,也可以從八里地之外開始衝鋒。沒有人不讓。
至於中軍就隨便了,主帥在那裏,中軍就在那裏。可以跟着軍隊一起行軍,也可以坐鎮中軍大營。
趙令武的先鋒大將是李小大和趙令蘊,趙令蘊是趙令武的一個堂哥。
李小大和趙令蘊兩個人帶領十名騎兵和五十名步兵,在前面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其餘的步兵緊隨其後。
趙令武帶領自己的直屬親兵隊和騎兵,在後面保護輜重營。
在行軍的過程中,騎兵的責任就是保護輜重。
趙令武騎在馬上,看着自己的軍隊,感慨不已:不拿出來點詳細的資料是不行了,因為他們都說自己是瞎編的。
大軍前行,一直出了長清縣地界,才在路邊陸續的出現了一些流民。
流民們尋找的目標主要是縣城和府城,這樣人煙稠密、比較富裕的地方。
在路上出現的這些流民,應該也是奔着某個地方去的,只是他們已經走不到了,因為他們基本上都已經告別自行車了,爬都爬不動了。
趙令武的軍隊走出去四十里地,夜色降臨,開始安營紮寨。
趙令武的軍隊目前還不具備紮寨的能力。只能是一百二十輛大車,圍成了一個車陣。
再在外圍安排一些暗哨和流動哨。
因為路途比較近,士兵們隨身攜帶的乾糧足夠用的,所以不必埋鍋造飯。
支起來幾口大鍋,把帶來的飲用水燒熱乎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天色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