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96章 利奧三世:從牧羊人到帝國救星
一、引言
自從阿拉伯帝國創立以來,拜占庭帝國就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威脅。716年,伊斯蘭領袖摩斯拉瑪率領水陸兩路八萬大軍再次進逼君士坦丁堡。當時的皇帝狄奧多西三世束手無策,面對強大的阿拉伯軍隊,帝國似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這危急關頭,小亞細亞督軍利奧三世趁機奪權,登上了最高寶座。
利奧三世原是有着敘利亞血統的軍人,家鄉為馬拉什,通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他憑藉軍功逐步晉升,最終官至安納托里卡軍區司令,成為小亞細亞軍事貴族的新興階層。717年,阿拉伯軍隊開始對君士坦丁堡展開全面圍攻。利奧三世臨危不亂,充分利用君士坦丁堡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堅固的防禦工事,組織嚴密的防守。君士坦丁堡城牆堅固,擁有三層防禦體系,包括外護城河、外牆和內牆,這使得阿拉伯軍隊難以突破。
除了堅固的城牆,利奧三世還運用了一種秘密武器——希臘火。希臘火是一種高度易燃的液體,可以通過噴射裝置噴出,點燃敵人的船隻和士兵。這種武器在海戰中尤其有效,使得阿拉伯艦隊遭受重創。希臘火的使用極大地削弱了阿拉伯軍隊的戰鬥力,使其難以維持長時間的圍攻。
與此同時,惡劣的天氣條件也對阿拉伯軍隊造成了嚴重打擊。717年的冬季異常寒冷,嚴寒的天氣使阿拉伯士兵飽受折磨,許多人因寒冷和飢餓而死。此外,阿拉伯艦隊的部分水兵發生叛變,進一步削弱了軍隊的力量。更關鍵的是,保加利亞人出其不意地襲擊了阿拉伯軍隊的後方,使得形勢急劇惡化。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阿拉伯軍隊的士氣低落,戰鬥力大幅下降。718年,摩斯拉瑪不得不下令撤退。據史書記載,阿拉伯軍隊在這次圍攻中損失慘重,據說有15萬人喪生(雖然這個數字可能有所誇大),幾乎全部船艦也被摧毀。這一仗對東西方世界意義重大,不僅拯救了君士坦丁堡,也阻止了阿拉伯帝國進一步向歐洲擴張的步伐。
利奧三世憑藉此次勝利,贏得了「拜占庭的救星」的美譽,鞏固了他在帝國的地位,確立了伊蘇里亞王朝的統治。此後,利奧三世繼續推行一系列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軍事實力。他乘勝追擊,逐漸將阿拉伯人趕出小亞細亞西部地區。到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五世時代(741—775年),拜占庭帝國更是配合阿拔斯王朝,徹底滅掉了倭馬亞王朝,並奪回了整個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部分地區,使帝國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榮耀。
二、利用宗教
基層出身的利奧三世對帝國體制的弊端有着非常清醒的認識。對於四面受敵的拜占庭帝國,加強軍事力量顯然是重中之重。利奧三世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後,便開始將他多年苦思的改革付諸實踐。他竭力整頓稅收的徵收,改善帝國的財政狀況,加強和完善軍區制,給予新興軍事貴族以土地和財產,給予士兵以安定的生活。但這一切都與當時拜占庭帝國的教會發生了牴觸,變得寸步難行。
在基督教獲得正統地位後的四個世紀裏,教會的勢力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以至於到了畸形發展的地步。到了7世紀,隨着亞洲地區被阿拉伯人征服,這些地區的主教湧入帝國內地,使畸形發展的狀況更加嚴重。有一本教會的經書稱:「人類分成兩半,一半是僧侶,另一半是俗人。」雖然僧侶人數的實際數字達不到人口的一半,但他們所佔有的土地卻幾乎佔了帝國的半壁江山。而且他們還擁有免稅權和其他特權。與此同時,帝國無地少地的平民卻越來越多。要增加帝國的稅收和勞動力,要有大量富饒的土地分給新興的軍事貴族,就必須拿富得流油的教會開刀,無論利奧三世本人的宗教思想如何,這已成為他的必然選擇。
另外,基督教會在宗教本身的硬傷也使它成為了被攻擊的對象。早期的基督教強調精神信仰,禁止偶像崇拜。但基督教隨着它的發展也像許多其他宗教一樣,逐漸走上了偶像崇拜的道路。聖像和聖人遺骨被修道院供奉起來,愚昧的群眾認為對聖像的頂禮膜拜可以使自己趨利避害,這帶給了修道院滾滾財源。而且對各聖徒的偶像崇拜有把基督教引向多神論的危險,這嚴重違背了基督教作為一神教的本質。基督教內部本身就有人對此十分不滿,而利奧三世正利用了這些硬傷,發起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