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18章 亂世梟雄劉澤清:從明末忠將到清初叛臣
一、宦海沉浮
劉澤清在明末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他的軍事才能與個人品行之間存在着鮮明的對比。在崇禎年間,劉澤清因其軍事才能受到朝廷重視,並逐漸在軍隊中嶄露頭角。
崇禎三年(1630年),正值後金對明朝邊境不斷侵擾之際,劉澤清在一次對抗後金的戰鬥中表現出色。當時後金軍意圖佔領鐵廠以切斷豐潤城的糧食供應線,形勢十分危急。駐守三屯的總兵楊肇基派遣劉澤清率軍前往救援。在距離鐵廠約十五里處,雙方爆發激戰,戰鬥持續至中午時分仍未分勝負。隨後,劉澤清獲得了援軍的支持,兩軍合兵一處,繼續向遵化推進,並在那裏與後金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最終,明軍成功進入遵化城內。戰後論功行賞,劉澤清因表現突出而被晉升兩級,官至副總兵。
然而,劉澤清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崇禎五年(1632年),有人彈劾他剋扣軍糧,這一行為嚴重違反了軍紀,引發了朝廷的不滿。為了彌補過錯,劉澤清被要求到重要的戰略地點立功贖罪。次年(1633年),他再次獲得朝廷的信任,被提拔為總兵,並在同年冬季試任左都督之職。在這期間,他還參與了 恢 復 登州的戰役,立下了顯赫的戰功。
到了崇禎八年(1635年),劉澤清接到了一項新的任務——率領山東的部隊負責保護漕運的安全。漕運對於明朝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帝國經濟命脈之一,確保糧食和其他物資能夠順利地運往京城及各地。
隨着後金威脅的加劇,崇禎九年(1636年),京師出現了戒嚴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劉澤清奉命帶領部隊前往京師進行防禦。皇帝朱由檢命令他駐守新城,以便控制南北交通的關鍵節點。不久之後,他又被調遣至通州留守,並因此獲得了左都督和太子太師的加封,這是對他貢獻的認可。
二、鎮壓義軍
崇禎十三年(1640年),山東遭受了嚴重的饑荒,導致大量災民聚集起義。其中,曹州和濮州的起義尤為激烈。為了平定這場動盪,皇帝朱由檢下令讓劉澤清與總兵楊御藩聯手鎮壓起義軍。然而,在八月的時候,劉澤清被降職為右都督,並被指派鎮守山東的海防。由於劉澤清認為自己在山東長大,長期鎮守此地並不合適,因此請求辭去這一職務。朱由檢則命令他立刻整編兵力,渡過黃河,聯合其他部隊迅速趕往山東支援剿匪行動。
崇禎十四年(1641年),周延儒重新入閣擔任要職。劉澤清深知周延儒是個貪婪無度的人,於是趁機投其所好,以求得自己的復出。他根據周延儒從家鄉宜興北上的行程,提前從臨清趕到了揚州。每天,劉澤清都會派人向周延儒的幕府報告當地的治安情況,並且準備好豪華的船隻,邀請周延儒經水路北上。周延儒對此感到有些為難,擔心路上的安全問題。劉澤清便安慰他說:「有我在,那些盜賊怎敢靠近相爺,妄想危害您呢?」於是周延儒同意乘坐船隻前往京城。在船上,劉澤清身着戎裝拜見周延儒,並表示:「山東的這些盜賊,您不用擔心。如果朝廷派我前去招撫他們,很快就會安定下來。」同時,劉澤清還送給周延儒二萬兩黃金作為路費。周延儒非常高興,八月進京後,劉澤清果然被重新啟用為山東總兵。
崇禎十六年(1643年),農民軍長時間圍困開封。劉澤清接到命令前往救援開封。考慮到朱家寨距離開封城僅有八里之遙,他率領五千精兵渡過黃河,在河邊紮營,並挖掘溝渠引黃河水環繞營地周圍,計劃沿着河岸建立八個兵營直到大堤,並修建一條兩側砌牆的通道,以便向城內輸送糧食。然而,在城牆尚未完全建成之時,農民軍突然襲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經過三天的僵持,雙方都有重大傷亡。在這種情況下,劉澤清命令部隊撤退,但由於撤退過於倉促,明軍士兵爭相搶奪船隻逃離,結果許多人在混亂中落水溺亡。這次撤退不僅損失慘重,而且嚴重影響了明軍的士氣。
三、懷私觀望
劉澤清的性情懦弱且私心甚重,這在明末的歷史記載中多有體現。他在戰場上多次表現出了這種性格特點,比如虛報戰功以獲取賞賜,甚至謊稱自己受傷,以騙取朝廷的醫藥費用。有一次,他聲稱自己不慎從馬上摔下受傷,朝廷為此獎勵了他四十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