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176章 雅爾哈善:滿清邊疆的守護者與政壇風雲人物
一、早期任官
雅爾哈善作為滿洲正紅旗的愛新覺羅氏成員,其職業生涯充滿了起伏和轉折。他在雍正三年(1725年)中舉後,開始在清廷的官僚體系中嶄露頭角,從內閣中書做起,歷經四次晉升。到了乾隆三年(1738年),他被授予通政使之職,這是他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然而,雅爾哈善的政治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同年,御史邱玖華上疏彈劾九卿在議事時有不公行為,並建議錄用賢良祠大臣的子孫。雅爾哈善敏銳地察覺到這背後的動機,認為邱玖華此舉是為了其老師勵宗萬的利益。勵宗萬的祖父杜訥正是賢良祠的大臣之一。雅爾哈善對此進行了反駁,但乾隆帝並未認同他的觀點,反而認為邱玖華的言論反映了實際的問題,並決定解除雅爾哈善的職務。
乾隆帝命令莊親王允祿和平郡王福彭等人對雅爾哈善進行審訊。審訊過程中,發現雅爾哈善獲取信息的方式存在問題,最終導致他被解職。不過,乾隆帝並未放棄雅爾哈善的能力,於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特別選拔他出任四川龍安知府。不幸的是,由於家庭原因,雅爾哈善不得不暫時離開崗位。
恢復工作後,雅爾哈善先後擔任了江南松江知府、蘇州知府等職務,並在這些地方留下了良好的政績,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乾隆九年(1744年),他又被任命為福建汀漳道。隨着經驗的積累和個人能力的展現,乾隆十三年(1748年),雅爾哈善被臨時委派為江蘇巡撫。然而,他在處理上元民眾損壞制錢的案件時,雖然依法懲處,但因寬容態度而受到乾隆帝的批評。
乾隆十五年(1750年),雅爾哈善因涉及地方官員徵稅問題而面臨彈劾,但最終得以留任,並很快獲得了晉升。翌年,他被外放為浙江巡撫,繼續在地方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雅爾哈善重返中央,擔任戶部侍郎,並被任命為軍機處行走,隨後又轉任兵部侍郎。
二、出師西討
乾隆二十年(1755年),隨着清廷決定對準噶爾部族的阿睦爾撒納採取軍事行動,雅爾哈善被任命為參贊大臣,負責北路的征討任務。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雅爾哈善的職責有所調整,他被命令前往西路軍,並駐紮在巴里坤,負責當地的事務處理。在此期間,他提出了一個策略性的建議,即將投降的布庫努特部落遷移到烏蘭烏蘇地區,與先前投降的噶勒雜特部落共同生活和放牧,以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
然而,局勢並未因此而平靜下來。不久之後,綽羅斯汗噶勒藏多爾濟發動叛亂,得到了噶勒雜特人哈薩克錫喇的支持,連同已投降的回部首領莽噶里克一同反叛。面對這一局勢,雅爾哈善果斷採取行動,逮捕了莽噶里克的同黨和他的兒子白和卓。乾隆帝對雅爾哈善的表現表示讚賞,並授予他內大臣銜作為獎勵。
在處理叛亂的同時,雅爾哈善還需關注那些尚未明確立場的部落首領,如沙克都爾曼吉。此人率領其部屬拒絕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邀請,並選擇定居在巴里坤附近。乾隆帝指示雅爾哈善秘密監視沙克都爾曼吉的動向。由於擔心糧食供應不足可能導致沙克都爾曼吉的不滿,雅爾哈善採取了一個冒險的舉措,派遣副將閻相師帶領五百人假裝迷路進入沙克都爾曼吉的營地,並在夜晚發起突襲。在這次行動中,沙克都爾曼吉及其四千餘部下被消滅。雅爾哈善報告稱,沙克都爾曼吉與叛亂分子有聯繫,必須剷除以絕後患。此外,他還派遣部隊前往魯克察克鎮壓莽噶里克。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軍在兆惠將軍的帶領下追擊噶勒藏多爾濟,雅爾哈善派遣侍衛圖倫楚率領八百人支援兆惠。同時,提督傅魁在鹽池遇到了莽噶里克帶領的小股探查部隊,並將其抓獲後處決。雅爾哈善向乾隆帝報告了此事,但乾隆帝認為莽噶里克作為叛亂首領應當經過正式審判後再行處決,並命令將傅魁押送至京城接受調查。
隨着戰事的發展,雅爾哈善的職位也不斷上升,先是被召回京師擔任戶部侍郎,隨後再次被任命為參贊大臣,並被指派駐紮在濟爾哈朗。同年九月,他被提升為兵部尚書,並在年底被命令移駐魯克察克,負責該地區的屯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