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秦朝,只求華夏昌盛 第193章 科舉開啟
更新:12-01 14:14 作者:洪荒封魔 分類:軍事小說
在大秦的歷史長河中,一場深刻的官制改革浪潮洶湧而來,猶如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泛起層層漣漪,朝堂格局因此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動。然而,對於身處民間的萬千百姓而言,這場變革卻仿若一陣輕柔的微風,未帶來絲毫不良影響。相反,隨着三省六部制這一創新性制度的橫空出世,大秦這架古老而龐大的政治機器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重新高效且有序地運轉起來。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猶如精密的齒輪相互咬合,使得政務的處理更加條理清晰、分工明確。中書省負責草擬詔令,門下省負責審議封駁,尚書省則負責執行,而六部各司其職,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核等事務,戶部管理土地戶籍財稅等民生大計,禮部負責禮儀祭祀外交等事宜,兵部主管軍事國防,刑部承擔刑獄司法,工部專注工程建設。這一制度的推行,讓大秦的官僚體系煥然一新,政令的上傳下達更為順暢,行政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三省六部制逐漸步入正軌之後,身為大秦統治者的嬴政又將目光投向了人才選拔領域,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度——科舉制,即將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而生。
這個時代的大秦民間,實則隱藏着無數胸懷壯志的有志之士,他們猶如隱匿於山林間的璞玉,等待着被發掘的契機。
於是,大秦的第一屆科舉,選定在了咸陽城外那座聞名遐邇的稷下學院。稷下學院,向來是大秦文化與學術的匯聚之地,眾多賢才雅士在此研習學問、交流思想,將此地作為科舉考場,無疑為這場選拔增添了濃厚的學術氛圍與文化底蘊。為了確保消息能夠傳遍大秦的每一個角落,讓天南海北的有識之士皆能知曉這一盛事,朝廷特意以告示的形式,昭告全國上下關於科舉的時間與地點。那一張張寫滿墨香的告示,被張貼在大秦的各個郡縣城鎮,引得無數百姓駐足圍觀,一時間,科舉成為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考慮到參加科舉的考生們來自四面八方,路途遙遠艱辛,在沐羽的深思熟慮與建議之下,禮部積極籌備,工部全力牽頭,一場為考生們打造臨時家園的浩大工程就此展開。能工巧匠們齊聚咸陽城,他們依照精心規劃的圖紙,日夜趕工。不久之後,一座大型的落腳點便在咸陽城拔地而起。這座暫住地,房間錯落有致,設施一應俱全,為遠道而來的考生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棲息之所,讓他們能夠在疲憊的旅途中得以安心休整,養精蓄銳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科舉大考。
然而,科舉之事,重中之重在於考題。為了能夠真正從眾多應試者中篩選出可堪大用的賢才,以嬴政和李斯為首的一眾朝廷精英們可謂絞盡腦汁。他們深知,此次科舉的考題,將直接決定着大秦未來朝堂的人才質量與走向。
沐羽,這位在大秦官制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擔任吏部尚書這一任免官員特殊職務的人物,對於出題一事卻極為謹慎,選擇置身事外。原因無他,此次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員中,稷下學院的學員便佔據了六成之多。他深知自己身處高位,若參與出題,難免會惹人非議,生怕因自己的些許偏袒或疏忽而令這次科舉出現瑕疵,遭受世人詬病。
沐羽所構思的科舉考試,與歷史上傳統的科舉有着顯着的不同。在保留原有筆試考試這一核心環節的基礎上,他別出心裁地增加了多方面的考核內容。生活常識成為了考核的一部分,這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對民間的實際情況有所了解,是否能夠將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畢竟,為官者若不熟悉民生百態,又怎能制定出貼合百姓需求的政策?身體素質的考核同樣不可或缺,一個身體孱弱的官員,或許難以承擔起繁重的政務壓力,亦無法在面對突發狀況時保持良好的應對能力。而人品鑑定,則猶如一把精準的標尺,用以剔除那些企圖渾水摸魚、濫竽充數之輩,以及那些年老體弱、心智不堅定之人。通過這樣多維度的考核方式,沐羽期望能夠為大秦選拔出真正德才兼備、實幹有為的棟樑之才。
誠然,沐羽心中明白,即便自己在科舉制度的設計上已經做到如此細緻入微,在最初的幾次科舉考試中或許能夠順利進行,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心的複雜與利益的誘惑必然會導致一些問題的滋生。那些為了獲取地位而不擇手段之人,定會挖空心思去尋找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