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帝符 第四十三章 華陽道觀
更新:12-12 04:02 作者:江南劍道 分類:網游小說
三更剛過,暴雨終於如期而至,傾盆而下,閃電不時劃破無際的天空,將漆黑的大地照得一片透亮,雷聲一個接一個,滾滾而來,在村舍曠野間不時炸響,猶如上天在怒吼。
此時,華陽觀東側的屋檐下,正站着一人,雨水從他白皙的臉龐滑落,一縷濕透的黑髮,緊貼在腦門前,幾乎將半張臉給遮住。不遠處的路旁,停着一輛無牌的麵包車。
沒多久,一道耀眼的閃電亮起,只見那人正快速地向觀前的一座石雕花瓶走去,未幾,那人身影便與那座石雕花瓶,一同消失在黑暗之中。
第二天,雨過天晴,萬物如甦。楊之江的舅舅忽然接到一村民來報,稱放在村頭道觀前的那尊石雕花瓶被盜了,心裏頓時咯噔了一下,「完了!完了!我的媽唉,真是作孽啊!」。
這座漢白玉雕刻而成的花瓶,可是華陽村的至尊寶物,擺放在華陽道觀中已有五百多年,其間雖歷經戰火和朝代更迭,但一直相安無事,即便在解放後的破四舊運動和特殊時期,也未受到過任何損傷。前段時間,因政府要整修道觀,便將其暫時移放到道觀門前,並派專人看護。沒想到,一夜的暴雨雷電之後,就不見了蹤影。
消息一經傳出,整個村子都炸開了鍋,附近的道友們聞訊後,也紛紛湧來。雖然當地公安派出所接警後,很快到了現場,又是拍照又是警犬,還傳訊了有關的看護人員等,同時派出了多路人馬四處搜尋,但忙碌了幾天,最後依然是束手無策,連個犯罪分子的影子都沒找到,這令眾人很是不滿。
這日,楊之江的舅舅在門前編織蘆席。不遠處,一群婦女老人又在吱吱咋咋地聊着前幾天花瓶被盜之事,旁邊有三五個孩童,在天真無憂地互相追逐着,嬉鬧着。
他一邊編織,一邊向村前的馬路張望。昨天晚上,接到了外甥楊之江的電話,說上午十點鐘左右,會有省里的專家過來,到華陽道觀去察看一下,讓他做好接待準備。
其實,楊之江的家離這裏很近,每次來舅舅家,都要路過華陽村村頭。華陽村,雖然面積不大,只有五六十戶人家,卻是清一色的黛瓦粉牆,錯落有致,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村子東北邊就是圌山山麓,其他三面,則是大片農田,猶如棋盤方格一般,整齊有序,一條綠粼粼的捆山河,從村邊蜿蜒流過,直通西北邊的長江龜山口。
每年春上,江岸邊和河道中,到處都會冒出幼嫩綠翠的蘆葦,到了秋冬季節,變成了一片金黃,微風吹過,發出沙沙的聲響,猶如豐收在望的稻田一樣。不知從哪個朝代起,這個村上的男人幾乎從小都會一種手藝,編織蘆席、墊子等,只不過,改革開放後,很多年輕人紛紛外出打拼,村里只剩下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還在編織。
早上七點多,范清婉載着吳教授和高小雙,沿着滬寧高速,一路向鎮江方向急駛而來,用了將近兩個小時,終於在圌山腳下找到了楊之江口中的華陽村。
雖說已是上午九點多了,可一眼望去,整個村子依然沉靜在一片氤氳清幽之中,站在村前的馬路上,向北眺望,不遠處的圌山,紅日掛嶺,樹木蔥翠,彎彎的山脊,宛如一條綠色的巨龍,向遠處延伸,真所謂「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
村前的河道上,有一座石拱橋,看上去頗有些年代感,將兩岸的馬路與村莊,精巧地連接成一體。河岸邊,青青的的蘆葦,此時已抽出了長長的白色蘆花,隨風搖曳,婀娜多姿,給人一種夢幻般感覺。一些夾竹桃和不知名的花草,開出了一簇簇紅色的、黃花的花朵,引來了無數的蝴蝶和蜜蜂。
吳影教授心情愉悅地走到石橋中央,停下了腳步,雙手撫着橋上的欄杆,看着橋下緩緩流淌的清澈河水,不禁有感而發: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想不到,這圌山之地,被秦始皇捆了幾千年了,如今依然是這樣的生機勃勃,瑞氣升騰」
「吳教授,我可聽說,這個季節正是吃河豚和刀魚的好時候」,高小雙說到,
「哈哈哈…然也。『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說的就是這個季節,指的也是這一帶「
」 這麼一說,我還真有點嘴饞了」,范清婉附和到,
「饞嘴貓」,高小雙在一旁打趣到,
「古詩中不是有這麼一句嗎?『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