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二十一章 佐幕徐氏——李建勛
更新:12-10 07:33 作者:徐夏半生 分類:軍事小說
李建勛,字致堯,廣陵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宰相,太師李德誠之子,李德誠是吳國權臣徐溫的女婿,起家為昇州巡官,一直效力於徐氏幕府,後又擔任李昪的副使,參與了李昪的稱帝密謀,在李昪建立南唐的過程中有佐命之功。在李昪一朝擔任宰相七年,雖一度被免,但很快復職,官至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李璟即位後,出為昭武軍節度使,以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入相,後進位司空,最終以司徒致仕,隱居於鐘山。病逝,追贈太保,諡號為靖。
李建勛,吳國開國功臣李德誠第四子,少年時便勤奮好學,善寫文章,尤工於詩詞。
吳國權臣徐溫,弒殺了國主楊渥,擁立其弟楊隆演,控制了吳國政權。
當時,李德誠正鎮守潤州,有秉燭夜出的習慣,結果被徐溫探知。潤州與國都廣陵僅有一江之隔,徐溫擔心李德誠生變,便將他由潤州遠調到江州。李德誠心懷不安,將李建勛送到徐溫身邊,徐溫非常喜歡李建勛,不但消除了對李德誠的疑心,還將女兒嫁給李建勛為妻。李建勛卻一直行事低調,結交的都是些寒門之士,平時更是閉門不問世事。
徐溫在潤州建立霸府,遙決軍國大政,移鎮昇州,李建勛此時入仕,起家為昇州巡官,此後便一直在徐溫的幕府效力,徐溫病逝後,又繼續效力於其子徐知詢。
當時,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在廣陵以宰相執政,他和李建勛關係甚好,多有書信往來。徐知詢試圖與徐知誥,爭奪吳國的控制權,卻被徐知誥誘入朝中,失去了兵權,徐知誥由此徹底掌握了吳國軍政大權。
當時,徐氏幕府的一眾僚屬皆散去,唯有李建勛一直追隨,徐知誥效仿徐溫舊例,以鎮海寧國諸軍節度使之職出鎮金陵,建立霸府,遙控朝政,李建勛又被任命為節度副使,隨徐知誥赴金陵。
當時,徐知誥權位日隆,舉國皆知其有代吳之勢,但他擔心眾心不附,想等國主楊溥死後再行篡國。李建勛卻和行軍司馬徐玠力勸徐知誥早從民望,儘快代吳稱帝,徐知誥由此態度大為轉變。
此後,李建勛與徐玠、周宗、孫晟等皆參預了徐知誥的「代吳秘計」。
任鎮南軍節度使的李德誠在李建勛的謀劃下,以吳國元老的身份推戴徐知誥,他先到廣陵請楊溥禪位,隨後又到金陵向徐知誥勸進。
楊溥正式下詔禪位,徐知誥在金陵受禪稱帝,建立了齊國。李建勛作為吳國的中書侍郎,因「預禪代之謀」,以本官加授同平章事銜,成為齊國的宰相,後又進拜左僕射,加監修國史,領滑州節度使,其妻徐氏則被封為廣德長公主。
徐知誥為了繼續消除楊氏在國內的影響力,將禪帝楊溥遷離廣陵舊宮,李建勛以宰相身份充任迎讓皇使,負責將楊氏一族遷往潤州丹楊宮。
後來,徐知誥又自稱是唐朝宗室的後人,在徐氏宗親及李建勛、宋齊丘等群臣的奏請下,改姓名為李昪,同時改國號為唐,這就是後世史家所稱的南唐。
李建勛有一次上疏言事,本以為奏疏會留中不發,結果卻被交付有司予以執行,他因所奏「事挾愛憎」,暗中將奏疏取出加以修改,事發遭到彈劾。
當時,李建勛擔任宰相已有五年,在一眾宰相中居位最久,李昪本就不願讓大臣久居相位,早有罷免李建勛之意,順勢免去其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等職,罷歸私第。
廣德公主為此入見李昪,指責他忘卻舊交,李昪稱與李建勛的「骨肉之情」始終未變,隨後召李建勛入宮,多番慰勉,不久又讓他官復原職,仍為宰相。
李昪病逝,元宗李璟即位,李建勛作為開國功臣,又是皇室姻戚,深為李璟所禮遇。李璟平時都尊稱李建勛為史館,從不直呼其名,但李建勛卻並不看好李璟,認為李璟未必能守先朝基業,李建勛被免去宰相職務,以昭武軍節度使出鎮撫州。李建勛自撫州入朝,被授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再次擔任宰相。
後來,李建勛進位司空,在鐘山營建園林,平時悠遊山水,多次上表稱病乞骸骨,最終以司徒的身份致仕,賜號鐘山公,廣德公主亦自號鐘山老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