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漫話 第207章 中秋抒懷
更新:01-02 10:38 作者:丙叔佩史 分類:其他小說
中秋節,古老佳節,八月十五夜,月滿團圓時。古往今來,賞月、品餅、玩燈謎,寓意家國平安,歲月靜好。今夕何夕,明月共賞,月餅甜蜜,家人相伴,天涯海內,同享溫情,文化承繼,心繫千里,共繪華夏夢——
《中秋抒懷》
@莫春炳(微信位置可查詢莫大哥)
寫於甲辰年中秋佳節
玄鳥依稀別夢時,
雁陣行空過高枝。
稻花飄香黃金甲,
西風醉美紅葉詩。
奎璧雙星朝天闕,
嬋娟獨秀登瑤池。
一縷鄉愁何處寄,
四海明月盼歸期。
……
賞析
《中秋抒懷》,一首由莫春炳先生在甲辰年中秋節所着的優美詩篇,字裏行間流淌着濃厚的文化底蘊與深邃的情感表達,恰似一幅描繪秋日景象與思鄉情懷的水墨畫。
在這首詩意盎然的篇章中,"玄鳥依稀別夢時,雁陣行空過高枝"無疑是最觸動人心的開頭。細品之下,仿佛可以看見秋日黃昏之際,一群群燕子振翅南翔,它們穿梭於青翠的樹林之間,偶爾掠過高聳的樹梢,織就一幅壯麗的生態畫卷。燕子的離開,不僅是自然規律的展現,更寓意着離別,一種季節變換帶來的淡淡憂傷。"依稀別夢時",四字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那是對過往時光的回味,對舊日溫馨場景的模糊記憶,恍惚間似乎還能聽見燕子的呢喃,卻已是遙不可及。
古人常以鳥的遷徙寄託情感,特別是離別的情緒。在這首詩中,燕子的南遷就如同詩人在外漂泊的心靈寫照,代表着遠離故鄉、遠離親友的孤獨與思念。詩人通過如此細膩的手法,將個人的情感融入自然界的現象中,讓讀者在欣賞美麗風景的同時,也不自覺地感受到了那種深深植根於心靈深處的鄉愁。
不僅如此,這種離別之意並不局限於對物理距離的描述,更是對時間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依稀別夢時"亦指向那些已經淡去的記憶,那些曾經的歡聲笑語,如今只能在夢中追尋。這種情感超越了地理界限,觸及所有經歷過分離與重逢的人們的共鳴,使得詩句的情感深度得以升華。
進入金黃的秋日田野,一幅豐收的畫卷徐徐展開——"稻花飄香黃金甲,西風醉美紅葉詩",這句詩以豐富的色彩與細膩的情愫,勾勒出了秋天最為絢爛的一幕。金色的稻穗,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擺動,仿佛披上了一層流動的黃金盔甲,閃耀着耀眼的光芒。空氣中瀰漫着稻穀的芳香,那是大自然賜予的甘美禮物,喚醒了人們對生活的無限感激與喜悅。
而在此背景之下,一抹抹紅葉點綴其間,宛如詩篇中的點睛之筆。楓葉或是柿樹的葉片,經秋風染成鮮艷的紅色,它們與金黃的稻田相互映襯,形成鮮明對比,猶如畫家精心調配的色彩,構成了一幅幅動態的畫卷。每當西風吹過,紅葉輕舞,仿佛吟誦着秋天的讚歌,每一片落葉都載滿了故事,講述着歲月的溫柔與變遷。
這一景象不僅是一次視覺盛宴,更是一種感官的全方位享受。稻香與紅葉的組合,帶來了視覺與嗅覺的雙重滿足,將秋天獨有的美感推向極致。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更表達了對生活的深深熱愛與讚美。在他眼中,秋天不只是收穫的季節,更是充滿生命力與藝術美的世界,值得用心去感悟與珍藏。
隨着夜幕低垂,詩人引領我們的目光轉向星空深處——「奎璧雙星朝天闕,嬋娟獨秀登瑤池」,這幾句詩歌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超凡脫俗的夢幻境界。奎璧雙星,在中國古老的天文傳說中被視為吉祥之星,預示着人間的繁榮與安寧。它們高懸蒼穹,向天宮之門致敬,星光閃爍間透露出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似乎在默默守護着世間萬物,為大地帶來祥瑞與和諧。
與此同時,「嬋娟」一詞,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筆下月亮的雅稱,她此時獨自傲立於廣袤夜空,散發着柔和而又清冷的光輝。不同於塵世的喧囂繁華,月亮在這裏被賦予了仙子般的氣質,悄然降臨至傳說中的瑤池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