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時代之王 第2125章 資源包圍
事實上,三井和住友是有所分工的,三井在鐵礦、鋼鐵產業里佈局很深,而住友則是從銅起家的,而且在南美也有自己的鎳礦。
在全球的鎳礦裏頭,很多正在開採和生產加工鎳的,基本上都跟三井、住友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地和需求產地,所以三井在外圍控制上遊資源的過程,實際上是為掌握在中國的這些投資的企業的上游控制權。
例如,三井物產把新日鐵引入寶鋼,成為其全方位的合作夥伴,而自己又與寶鋼成立鋼鐵物流公司——寶井,從而深入到鋼鐵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由此,三井物產可以輕易掌握中國鋼鐵企業各層面的商業情報,為其掌握的上游鐵礦石資源(如巴西淡水河谷)提供準確的定價依據,從而在與中國買家的價格談判中佔據主導地位。
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中海油、中石油併購美國優尼科事件,投入幾百億,最後卻破壁了。
碰壁以後,是一個叫雪佛龍的公司買走了優尼科,雖然也是個美國公司,但仔細去看的話,雪佛龍公司跟三井物產在泰國、澳洲都有着很強的密切合作關係,它們之間實際上在很多地方形成了一種利益共同體。
還有就是中鋁收購力拓,是通過美國的投行,花了100多億美元,結果金融危機一來了,股價暴跌,再加上歐元暴跌,中鋁的賬面損失達80%。
後來中鋁想抄一下底來平衡它的損失,結果並沒有成功。問題出在了哪裏?中鋁的網站上有過這樣一段敘述:也就是他們在第二次收購時,成交之前的一兩天,三井物產和必和必拓在一起要聯合收購力拓。
也就是說:三井在適時的時機出來攪局了。
另外就是技術包圍,在三井財團的中國謀略當中,技術優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並一步步地瓦解對手。
以聯想為例,聯想做台式電腦的過程中,並沒有與其它的中國的企業拉開太大的差距。是什麼時候甩開對手的呢?
是在1996年跟三井財團的東芝合作後,也就是代理東芝的筆記本電腦開始。自那以後,聯想發展很快,連續4年,東芝筆記本電腦在中國銷量都是第一的。
從此,聯想開始想做自己品牌的筆記本電腦,這時候就與三井財團之間產生了衝突,於是兩家就分手了。
分開以後,聯想實際上是委託彎彎的企業去加工,然後貼牌。但是,彎彎的那些原材料是從哪來的呢?
自然都是來自日本的,最後,聯想很快地通過委託加工,通過全國建網絡,佔領了第一的位置,把東芝擠下去了。
這時候,三井財團的索尼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是專門來爭奪年輕消費者這個領域的。同時,NEC、富士通都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企業又開始爭奪制高點。
制高點是什麼呢?就是技術,也就是所謂的上游。資源是一種上游,技術其實也是一個上游。
三井是怎麼來爭奪這個技術呢?東芝、索尼、NEC等,其實都是圍繞着IBM來運作的,在美國那邊花了幾年的時間,一直在收購IBM的技術。
等收得差不多的時候,國內聽到了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聯想成功收購IBM。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聯想收購的其實只是IBM的空殼。
而周安東選擇跟三井財團合作,其實就是看看有沒有機會,讓海外信託銀行(日本分行)和櫻花銀行合併。
等收購淡水河谷與必和必拓的時候,好渾水摸魚,希望小鬼子和歐美,在沒有壟斷上遊資源,對中國形成包圍的情況下,打開一個缺口,給國家創造一個喘息的機會。
當然了,這只是他臨時起意的一個佈局,隨手丟的一枚棋子,能不能用得上還兩說。
至於現在就下場去收購,別鬧了,就憑中國人這個身份,你給多少錢都沒用。
就算企業想賣,美歐也會出來作梗,不可能讓你成功收購。
所以,他當初讓簡秋全世界註冊公司,僱傭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