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銀狐 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服七姓夷王
宕渠縣,為古賨國國都,其轄區極大,包含了後世達州市、巴中市大片區域,面積有約五萬平方公里。
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就生活着棲息於當地的賨人。
賨人與漢人雜居多年,相互融合,也都漢化,如七姓夷王的姓氏,現在便都是漢姓。
他們的生活習慣、飲食風俗、穿衣打扮,也往往跟漢人沒什麼區別。
唯一的不同,就是還保留着過去的文化,譬如喪葬文化的船棺葬,以及好勇鬥狠、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還有相對落後的生產器具。
劉備乘坐着船隻沿江北上,兩岸山林陡峭,懸崖叢生,華鎣山脈一路向南延伸,仿佛將人置身於大山深處。
在右側懸崖壁上,還隱約能夠見到建設在山上的懸梯、懸道,似乎已經滄桑破敗下來。
「大兄你看。」
張飛視力很好,指着右前方山林之中說道:「那邊有人。」
劉備和關羽凝神看去,果然看到在那山林當中,懸崖邊上,冒出十來個腦袋,正向下方江水看去。
因距離較遠,卻是看不清楚,只隱約聽見左右山中鳥啼聲音不絕,於峽谷間來迴蕩漾。
「這是本地的楊氏賨人。」
周林介紹道:「自檬頭北上一路至宕渠、漢昌,兩岸棲息着數十萬賨人部落,七姓夷王只是其中七股較大的而已,其餘小部落也不計其數。」
劉備問道:「他們埋伏在山間,會不會對我們不利?」
「主公放心。」
周林笑着說道:「阿種。」
他身邊一位奴僕站出來說道:「主人。」
「告知他們,我來了。」
「是。」
阿種就走到船頭,把右手放進嘴裏,頃刻間就發出了清脆的鳥啼聲。
這鳥啼聲便是賨人常用的交流方式。
不只是賨人,還有巴人,像甘寧的錦帆賊就常用這樣的方式,頭上插鳥羽,嘴裏說鳥語,以暗號交流。
很快鳥啼聲就傳遍了峽谷。
周林對劉備解釋道:「主公,我們以往商船前來收購貨物,並非一家一家地去,而是先派人提前通知他們,讓他們準備好商品,等到約定的時間,船隊才會前往宕渠或者檬頭鄉集中收貨。」
「按照曉卿的話來說,這叫做買方市場。」
周林末了又補了一句道:「曉卿說商賈行業雖然低買高賣,損民肥已,但也是國之根本,管仲早年便以經商讓齊國強盛,只要能夠薄利多銷,扣除成本之後能賺點,少賺點,就是對國家有利。」
他這是打預防針。
世家大族在謀奪百姓土地的時候,知道這是在損害國家利益嗎?
當然知道。
土地兼併帶來的危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被闡述。
比如商鞅變法其中一條改井田制,就是因為井田制看似土地國有,但實際大部分以及最好的田地都被大貴族佔據,底層百姓必須給大貴族耕種之後,才能耕種其餘土地。
這使得百姓耕種的積極性不高,在商鞅變法土地私有之後,田地就屬於百姓自己,積極性也自然被調動起來。
只是雖然商鞅打破了大貴族的土地兼併,可土地私有化之後,有錢的商人,有權的官僚階層,同樣會通過各種手段來兼併底層百姓私有的土地,再次形成土地兼併的形勢。
因此在西漢末年的時候由於土地兼併嚴重,朝中大臣師丹就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張,以緩和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後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歷史不乏有識之士,知道土地兼併的危害。所以歷朝歷代,都有不同變法來限制大地主兼併土地。
同理,商人也知道國家對他們的打壓。
商鞅變法直接把商人的社會地位踩到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