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銀狐 第五章 內政外交
建安十五年年末,在劉備得到了益州與荊州之後,開始了一系列內部調整。
首先是進行軍事整改。
平定了益州,劉備得到了大批益州士兵。
其中就有張魯的降兵降將,以及大量因為劉章選擇交出益州,而歸順的劉章兵馬。
特別是歷史上楊懷、高沛、鄧賢、冷包、張任、劉璝、扶禁、向存這些不願意歸順劉備的部將,由於劉章棄城逃跑,拋棄了他們,以至於心寒,紛紛投奔劉備。
如此張魯軍和劉章軍加起來,約有七八萬,加上林林散散安置在各地後方的留守駐兵以及逃散將領如龐曦等人帶的士兵,將近十萬之眾。
這些人要進行重新整頓,淘汰老弱,訓練精銳士卒。
現在就由關羽龐統徐庶他們在做這些事情,從去年八月得到益州開始,到今年年末,花了一年多時間。
等到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的時候,算上劉備本部五萬人馬,淘汰了大概三分之二。
益州差不多總共十五萬人左右,最後就只剩下約五萬的精銳之士。
這些精銳之士可謂是優中之優,幾乎九成以上都是年齡二十到三十歲之間的青壯,同時還是百戰老兵,經驗豐富,屬於一流級別的兵馬。
而淘汰下來的士兵約有一小半人是年齡偏大或偏小,都是二十歲以下或者三十五歲以上的士兵。
這些人就賜予他們田地,讓他們能夠與家人一起團聚,成為納稅百姓。
另外一大半則是年齡合適,情況不行。要麼是新兵,經驗不足,要麼是厭倦打仗,不想再參與戰爭,想解甲歸田。
對於這部分人,負責主政的諸葛亮龐統徐庶他們也做了安排。
有些留下來放置在蜀郡、犍為郡、巴郡等地成為郡兵,有些去地方擔任縣府衙役,還有些則給他們田地回鄉耕種。
如此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改制,原本大概十五萬人馬的人馬,約有五萬人左右成為益州主力戰兵。
剩餘五萬餘人回歸鄉野,還有三萬餘人分散在各郡成為二線郡兵或者縣府衙役。
這樣益州可調用的兵馬,大概是五萬主力加上三萬郡兵,總計八萬。
不過實際上會更多一些。
因為劉備得到了荊州和益州,府庫極為富庶,對於士兵獎賞也很高,使得很多賨人和巴人精銳之士也踴躍參軍。
諸葛亮到了巴蜀之後,四處實地考察,認為願意歸順的蠻人可用,不願意歸順的蠻人需要打服他們,所以打算建立一支蠻人部隊,挑選精銳賨人和巴人一萬,成為了主力戰兵。
結果就是除了五萬主力精銳戰兵和三萬郡兵以外,又有一萬能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的少數民族部隊。
這樣益州可以調用的所有兵馬加起來,總數達到了九萬。
當然。
目前的情況是這支少數民族部隊還處於籌建當中,需要時間挑選和訓練。
現在大量生活困難的賨人和巴人被遷移至平原,得到了土地與漢人一起耕種,融入進漢族。
劉備也兌現了承諾,讓七姓夷王首領成為各地官員,如果實在沒有治理才能,也會給予相應地位和財富。
而且根據政策,如果打仗立功,不僅能升官,還有大量的錢幣、絹帛、土地等獎賞。
這樣一來,在首領被拉攏,底層賨人得到了土地和實惠的情況下,賨人參軍打仗的積極性非常高,很多賨人報名入伍。
想參軍飛躍階級的底層賨人和漢人不計其數,各地徵兵處都爆滿。
形勢一片大好。
只不過諸葛亮也知道劉備現在敢大肆撒幣的原因在於得到了劉表和劉章多年積攢的府庫。
劉備不是個吝嗇的人,他可以把府庫所有的錢幣用於獎賞。
但諸葛亮卻知道如果真把府庫所有東西賞賜出去,官府沒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