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十五集 平王東遷
更新:10-15 05:59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類:軍事小說
申侯與犬戎結成聯盟,向鎬京進軍,戰於驪山,幽王被殺。當周幽王出京迎敵之時,衛武公、魯侯、許男、鄭子等許多諸侯都曾帶兵勤王,但在得知申後及太子宜臼冤枉之後,故此並不出力。犬戎攻破鎬京,大肆殺掠,諸侯又皆對申侯不滿。
犬戎乃西北諸戎之一部,與白狄、赤狄等活動於甘隴、陝北。在不斷遷徙過程中,周族與隴東、陝北乃至晉西戎狄部落交往接觸,甚至聯姻。由此周室與犬戎等西北戎狄關係,並非世仇夙敵,劍拔弩張。西周王室即便與犬戎僅隔數道山樑,也並未嚴陣以待;西北諸戎強勢較晚,也一直未對西周形成威脅。《穆天子傳》記載穆王西遊,西戎首領「西王母」對穆王熱烈歡迎,一團和氣,又可說明周與西戎之間,關係比較和諧。
幽王繼位之後,王畿地震,天災頻仍,無力支持西邊防務;更兼周幽王重用虢石父、寵幸褒姒,故使犬戎變生肘腋。申國原本是周室屏藩,負責抵禦西戎入侵第一大諸侯,今反為其帶路,故此輕易攻入豐鎬。則周幽王驪山之敗,純屬犬戎趁隙取利,申侯裏應外合,一次軍事行動而已。實因事發突然,周幽王經此一戰,便導致身死國滅。
周幽王死於亂軍之中,在位共十一年。自從老宮女生下妖女褒姒,因被拋棄清水河,回宮報仇;此事本與幽王無干,卻報在他的身上,也可謂張冠李載,李代桃僵。昔年宣王時童謠所云:「月將升,日將沒,弧箕箙,實亡周國。」天數早定,至此方應其兆。
事件懸疑:周幽王死亡之迷,以及犬戎攻破鎬京原因。宜臼被廢太子之位,逃奔外公申侯,並借申國兵馬回到鎬京,以討伐伯服為名,實為反對幽王,欲圖篡位。曾國與申國是表親盟國,因此支持太子;鄭伯桓公因是周幽王叔父,故此支持幽王。其子掘突當時主持成周八師,卻不發兵救援,其實也是支持太子宜臼。當此之際,宜臼勾結犬戎,襲擊生父幽王,將其殺死在驪山腳下。追根究底,應是叛軍明確知道周幽王此時定在驪山,便即準確打擊,突襲幽王近衛部隊,迅速將幽王斬首。否則以宗周六師之眾,裝備戰車,配以青銅武器勁旅,何至被申國、曾國、犬戎部族破城?況晉、秦勤王之師隨後即至,叛軍必敗無疑。
歷史真相:申侯發兵鎬京之時,太子宜臼便在軍中。因其知父親周幽王出巡驪山,故派人通知犬戎,使其突從山區殺向驪山,對父親一劍封喉。戰後又請犬戎入都,並將豐、鎬二京財物以贈;而犬戎先從國庫拿錢,後至搶劫城中富戶,洗劫豐鎬二京。後世唐朝黃巢之亂,請回鶻平叛,並以洛陽財物答謝,造成洗劫,同是一理。
犬戎進入周都鎬京,大加燒殺,申侯制止不住,忙引本國之兵入宮,先將申後放出。
褒姒因聞幽王已死,自請歸附西戎之主。庫中寶玉,亦被西戎搬取一空。
申侯故作不知,又斂聚金繒十車為贈,望其撤軍歸國。不料戎主人馬盤踞京城,終日飲酒作樂,縱容部軍掠劫四野,絕無還軍之意。鄭伯時在鎬京,死於亂軍之中。
周都百姓陷入水深火熱,罹受刀兵之苦,由此皆都歸怨申侯,恨其為報私仇,勾引犬戎胡兵入境,以至周室山河破碎,國人遭此荼毒。
申侯至此後悔不迭,乃寫密書三封,發往三處,約會北路晉侯姬仇,東路衛侯姬和,西路秦君嬴開,請來鎬京勤王。
又遣人到鄭國,將鄭伯姬友死難之事報知世子掘突,教他起兵前來復仇。鄭國眾臣聞說桓公被戎兵殺死,便立掘突為國主,史稱鄭武公。
鄭武公掘突年方二十三歲,生得身長八尺,英毅非常。接到申侯之書,遂素袍縞帶,帥車三百乘,星夜奔馳,麾軍直逼鎬京城下,要與父親報仇。
早有探馬報知犬戎國主。戎主大怒,乃與部將定計,派一支精兵出城預作埋伏。
掘突軍至城外列陣,見城上偃旗息鼓,全無動靜,喝教左右攻城。便在此時,忽聞叢林深處鼓角震天,一枝軍衝出,分為左右兩翼,從後面殺來。掘突大驚,急搶至陣後,挺槍來戰。忽聞城上號角長鳴,城門大開,犬戎國主親引一枝軍馬殺出。
兩下夾攻,掘突抵當不住,大敗而走。戎兵追趕三十餘里,收兵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