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七十一集 仲達助蜀_頁4
更新:10-15 06:09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類:軍事小說
知,只是伏食如故。
諸葛恪便答:我國種植梧桐,本欲以待鳳凰,今甚燕雀至此,竟稱鳳凰來翔?何不彈而射之,使彼返回故鄉!
費禕停食其餅,索筆而作一篇《麥賦》。諸葛恪亦請筆作《磨賦》,看罷互相稱善。
孫權對費禕贊道:先生具天下淑德,將來必為蜀之股肱重臣,即恐不能常來東吳。
即以常佩寶刀贈予,以作紀念。
費禕遜謝道:臣不才,何堪當殿下謬讚?然刀乃以討不庭、禁暴亂之物,臣不敢領受。願大王可以其勉建功業,同扶漢室,如此則臣雖暗弱,亦不負此次東顧貴國之行也。
因不辱使命,回國後遷為侍中。
閃回結束。費禕被孔明留於軍中,轉為中護軍,後又為司馬。
當時軍師中郎魏延與長史楊儀互相憎惡,每次並坐,皆必爭論互詬。魏延依仗勇武,一言不合,便常舉刀指向楊儀威嚇。楊儀膽小,每至此則威儀盡失、泣涕橫集。
費禕常介入二人坐間,為其諫喻分別,以釋其怨毒。因此終孔明之世,可以各盡魏延、楊儀之所用者,全賴費禕從中匡救之力。
鏡頭轉換,日月更替,時光如梭。
孔明見司馬懿堅守不出,思得一計,傳令各寨皆起,揚言糧草已盡,將要退兵。
細作報入魏營,司馬懿遍觀諸將,故意說道:孔明必有大謀,我軍不可輕動。
張郃暗道:先賣我軍將,此時又要縱敵。孔明有計無計,都是你在這裏自說自話。
於是挺身而起:其因糧盡而回,如何不追?
司馬懿:蜀國上年大收,今又麥熟,糧草豐足;雖然轉運艱難,亦可支吾半載,安肯便走?彼見我連日不戰,故作此計引誘。將軍不信,可令人遠遠哨之。
張郃聽了不答,只是冷笑。司馬懿暗道:休看你這時猖獗,且看後來怎樣死法。
過了五日,軍士回報:孔明今已退出一百五十里,將要退進谷中去了。
張郃哈哈大笑:這分明是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以保其全軍而退,不受折損。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不需都督親自出馬,張郃願引本部,往決一戰!
司馬懿見激將之計奏效,又故作害怕道:孔明詭計極多,神鬼莫測。將軍倘有差失,必喪我軍銳氣。若依我計,將軍還是不可輕進。
張郃見他再三阻攔,愈發懷疑,不由勃然大怒:某去若敗,甘當軍令!
司馬懿見他怒發,更不着急,便道:既將軍要去,某也不要你簽軍令狀,反而全力相助。今可分兵兩枝:公引一枝軍先行,須要奮力死戰;我隨後前來接應,防其伏兵。將軍休急,今日已晚,次日進兵,到半途駐紮,後日交戰,好使兵力不乏。
分兵已畢,但卻不發兵符。張郃急得搓手,但主將未發兵符,無可奈何。
次日五更侵晨,張郃便等在大帳之外;等到日上三竿,直要七竅噴火,大都督司馬懿才率二子洋洋而來,升帳點兵,發下兵符。
張郃、戴陵即引副將數十員、精兵三萬,奮勇先進,到半路下寨。司馬懿留下大半軍馬守寨,只引五千精兵,隨後進發。
蜀漢丞相諸葛孔明密令細作哨探,聞說魏兵隨後追來,但每至半路而歇,知是司馬懿不讓真心追趕。心中暗自着急,不由喃喃自語:仲達,仲達。你只想送我安全返回漢中,未知某屢出祁山,是欲滅魏軍,收復兩京也。拜託賢弟,默契一些如此之難耶!
是夜出帳觀星,見關中分野有一將星其大無倫,暗淡無光,搖搖欲墜。
由是忽然大悟,猜出司馬懿心思,不由大喜道:我道仲達既得古琴,必知我真實身份,因何不配合我軍?卻是原來如此!可嘆張郃,你末日到矣。
觀星已畢,孔明急回大帳,連夜喚集眾將:魏兵來追,必然死戰,汝等皆須以一當十,我以伏兵截其後。張郃乃魏之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絕非一人可敵。王平、張翼二位將軍,可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