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 第五十六章為讓女明星自動而努力
更新:11-04 14:06 作者:書荒仙人 分類:其他小說
礦泉水不是超市里長出來的,水果蔬菜也不是貨架里刷新出來的。
05年,影視人才也不是有錢就能從市場裏買到的。
市場不是萬能的,更何況05年的電影市場,不能說一片荒蕪,也是雜草叢生。
市場不完善,人才也不多。
沈三通開門見山道:「超市的成功說明不了什麼,一個超市場景,台前幕後加一塊也沒有多少人。」
在這方面很冷靜。
超市成功確實巨大,給他帶來的好處非常大,甚至超過他的理解。
但是不能說有超市就萬能了。
超市始終只是小成本小場景的喜劇。
「我們要通過這兩個項目至少抓起一個數字電影團隊出來,培養相關人才。」
「從電影早期籌備的出品、製片,中後期籌備的製片主任、生活主任、外聯製片。」
「到拍攝時的製片人、導演、演員導演,燈光、攝影、收聲、化妝、服裝等技術工種。」
沈三通說的很直白:「第四代導演那個時代,我們是有各方面人才的,製片廠培養了許多。第五代導演的時代,也有,雖然調度上比不過四代,但基本功絕對不差。然而,到了第六代,我們人才就不行了,基本上斷代。」
「我自己也是導演專業的,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我們的教學情況,8090年代的教材和實踐有大問題,完全放棄了正常的製片程序,學習歐洲新浪潮、藝術片那一套。」
說起來,樣板戲真的很精彩。
結構板板正正,人物鮮活明了。
因為要消除影響,8090年代學了歐洲那一套。
散文、詩歌式的電影。
歐洲電影本身就是荷里活的手下敗將,被打的丟盔卸甲。
本土文化都守不住,學習失敗者的東西,能學到什麼好可想而知。
兩代人的電影工業全部垮掉,六代導演基本上全廢。
當然,電影工業的垮掉,可能是那個時候傷害最小的一項了。
沈三通環顧一周,觀察與會的人員。
沈三通徹底否定了過去二十多年的電影理論,讓大家相當的驚訝。
不過他這屬於民營,他是老闆,他的一言堂。
在這裏,沒人和他爭論什麼狗屁電影文藝理論。
沈三通笑着說:「垮掉的主要還是導演,當然了,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導演垮掉,攝像、燈光、剪輯也沒招。我自己是導演系的,拖累了其他專業的同行,我道歉。」
此話一出,大家笑了起來。
嚴肅的會場氣氛消散許多。
「客觀的講,科班導演是完蛋了,我是不抱希望了。其他工種人才我們有,原來製片廠培養了許多,科班也培養了不少,就是使用不好。」
科班導演真的徹底完蛋,以後二十年都不太行。
打破觀眾對於國產片的偏見,是攝影系的寧昊。
國產團隊徹底證明自己,是徐征的《泰囧》上了十億。
然後是吳晶《戰狼2》創造了影史記錄。
法學出身的科幻妲己郭凡一部《流浪地球》開啟了科幻片時代。
沈三通說到了關鍵:「我們要把他們發掘出來,主要是使用起來,給他們工作和項目,熟練商業化電影運作,適應商業化的拍攝節奏。」
技術工種也不能說完全沒問題。
製片廠時代,大家拿的是固定工資。
電影製作是先計劃再有需要,項目有限,干起活不着急。
後來,散文式的作者電影,台前幕後就十來個人,更不急了。
可是商業片慢不得,每一天都在燒錢,拍攝周期要爭分奪秒,
能一個月拍完不要兩個月,能半個月不要一個月,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趕工很正常。
這個節奏港島那邊很熟悉,他們生活工作節奏本就快。
大陸幕後團隊和港島有差距,但大陸影視工作者絕對不差。
跟兩個組,節奏、工作流程就都熟悉了。
只是沒有機會。
剪輯師杜媛,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