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不顧記者震驚,甚至可以用驚悚形容的眼神。
平靜的舉起了例子。
「前年的大豆戰爭,我們把大豆和食用油定價權,給輸了。」
「準確的說不是從 04 年開始,而是更早。國際糧商先低價給我們轉基因大豆種子。」
「這些種子產量高、油率也高,我們的糧油加工企業,擴大生產。烈火烹油。」
「04 年收網,把種子停了,不僅供應停了,還告我們侵犯了專利。當然這不是關鍵。」
「關鍵是企業擴張了,換回原來的種子,大豆產量,滿足不了擴張後的需要,就要對外採購。」
「米國農業部親自下場炒作,說自然災害會導致大豆減產,華爾街和媒體互相打配合炒作,大豆價格一路飆升。」
「製造一種情緒,現在不買以後更高。所以我們大量企業買入,我記得是四千多元一噸買入。」
「然後,米國農業部再次出來,解釋說雖然有自然災害但是產量影響不大。」
「金融機構砸盤,媒體炒作,瞬間之間,大豆價格暴跌,糧油企業生產多少虧多少,大量破產,被低價收購。」
沈三通內心其實很感慨。
看人家媒體和官方、金融機構的配合,每一個環節做的都很好。
沈三通繼續道:「古裝大片有沒有這個味道?先幫我們賣,也是烈火烹油。一樣。」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大豆之戰就是先給梯子,然後抽走,還有另一種抽梯子的方式。」
「給訂單,特別是大的項目,如造船、工程之類的。」
「一次性下了大訂單,接到訂單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然後取消,只需要賠付訂金就能拖垮一家企業。」
「我記得二毛有一家船廠就是被這樣弄死的。」
「米國片商哈維做的不就是這樣嗎?」
「先付一筆訂金,讓《無極》製作方、出品方,錯過關鍵的版權運營期,把時間耽誤了。」
「這個時候要麼低價給他,要麼就要承受損失。」
沈三通道:「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開始。」
「古裝大片的最初是《臥虎藏龍》火一把,賺了大錢。」
「我們國產片的開始是張導的《英雄》,也賺了大筆版權。」
「當時我們商業片之路有不同的發展方向。」
「比如,利用國內市場,從國內回本,培養我們的電腦技術公司。」
「也有現在我們走的,幾個億的製作成本,用在明星身上,數星星,然後面向外國市場。」
「搞到最後,我們搞商業片,花了大錢,但是觀眾沒有好處,看不到喜歡看的。」
「這個模式從《臥虎藏龍》來算六年左右時間,從《英雄》來算四年多時間。」
「我們電影商業之路已經成型,數星星,錢用在明星身上,而不是培養產業鏈。」
「票房從外部回本,不考慮國內觀眾的口味,觀眾對國產片很不滿意。」
「我覺得到《無極》就可以收網了,到了抽梯子的時候。」
「歐美觀眾看古裝大片不就看個熱鬧嗎?」
「《無極》比《英雄》差嗎,比《十面埋伏》差嗎?」
「從市場考慮是無法解釋的,因為根本不是市場行為。」
「不出意外,接下來就是收縮我們古裝大片的海外盈利之路,把這條路打死。」
「重新探索國產片商業化道路,需要好幾年時間,這個時候就是荷里活電影入場收割市場的大好時機。」
「媒體會站在進口片這邊,觀眾也會,畢竟荷里活電影很好看。」
「我們的大片不是服務於我們自己的觀眾。」
沈三通說着說着,分析到最後,面色一片凝重。
有些話他早有腹稿,但有些也是現場發揮。
越分析,越覺得是那麼一回事。
《無極》國內覺得差正常,《英雄》《十面埋伏》哪一個不是這樣。
說到底是面向歐美市場的片子,討好老外的。
從這方面來說,《無極》夠熱鬧,也夠美!
第三十七章沈三通權勢滔天,給我全網靜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