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雲隱錄 第兩百三十五章 怒不可遏
更新:12-02 21:55 作者:天涯逢緣 分類:其他小說
這場座談會,終究還是草草收了場。
公孫祿的一番話,雖有些書生之見,卻也並非全無道理。
宗宣、唐尊、劉歆等人所為之事,多局限於觀念和學術層面,其影響主要在上層,而非廣泛的社會。
張邯、孫陽推行的王田制,也早已名存實亡,只留下個空名頭。
這幾位,着實不必為新朝局勢的惡化承擔主要責任。
然而,六筦之政、崔發的諂媚以及與匈奴的對峙,卻是實實在在的問題所在。
公孫祿這番言辭,雖惹怒了王莽,卻也讓他聽進去了幾分。
只是,與匈奴的對峙,王莽已錯失和親良機,如今騎虎難下,只能將錯就錯。
至於其他人,王莽隨便選了魯匡作為替罪羊。
將他貶為五原卒正,以塞六筦之責。
但這般舉措,已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早在流民四起之時,本可通過安撫手段平息事態。
那樊崇軍,雖聲勢浩大,實則不過是一群不明就裏的農夫。
他們並無文號、旌旗、標誌,更不敢稱帝奪權,連將軍之名都不敢自稱。
領頭的樊崇,也不過是個「三老」的稱呼,其次是從事,皆是基層官職。
他們的組織結構簡單,反叛軍內都靠着基本的倫理約束來維持。
所求不過是填飽肚子,熬到糧食豐收,好回家過日子。
曾有一次,樊崇軍經過一地,當地有孝女之名,
樊崇軍生怕驚擾了大孝之人得罪鬼神,不僅未加劫掠,還留下了米肉。
若此時朝廷能調動糧草安撫,赦免其罪,鼓勵他們歸鄉,或許尚有挽回餘地。
但王莽卻堅持鎮壓,從中央調派太師羲仲的副手景尚、更始將軍護軍王黨發兵征剿。
這支政府軍所到之處,侵擾百姓,消耗物資,郡縣還得做好接待。
仗還沒怎麼打,先把沿途郡縣破壞了個遍。
翼平連率田況吃了敗仗後,吸取教訓,深知樊崇軍不過是些農夫,人多勢眾難以擊敗,
便不再單純依靠常備軍,而是發動郡縣所有十八歲以上的男丁,發給武器,組織成民兵,各自守衛鄉土。
這一招果然奏效,樊崇軍遊走到這些地界,覺得無利可圖,便輾轉他處。
至於王莽派來的「王師」景尚,竟也不慎被樊崇軍所殺。
田況的成效,王莽看在眼裏,景尚之死,他也聽聞。
王莽似有所悟,便委派田況兼領青州、徐州牧職權。
但又不許田況擅自徵兵,又派太師將軍王匡、更始將軍廉丹帶兵到關東征剿。
這兩位將軍級別更高,王匡更是皇親國戚。
田況爭辯說饑民眾多,軍隊遠道而來,人少兵疲,難以奏效,
且接待高官耗費甚巨,郡縣苦不堪言,反甚於賊。
他請求讓王匡、廉丹等人回去,由他負責平叛,定能平定。
然而,田況的自信,在王莽眼中卻成了威脅。
王莽對田況的能力感到了畏懼,生怕他手握兵權後,自己難以掌握。
於是,王莽派了個使者去接管田況的兵權,將田況召到長安授予職位,實則是明升暗降。
自此,樊崇軍再無對手,局勢愈發危急
始建國天鳳的年號,原本是王莽寄託着新朝的美好願景。
然而,天象的頻繁示警,似乎預示着這個朝代的命運並非如年號那般平穩。
日食的再度出現,地震的頻繁震動,暴雪的肆虐,以及關東地區的嚴重饑荒。
每一樁每一件,都像是上天對新朝的嚴峻考驗。
王莽對這些災難深感危機四伏,心中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