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雲隱錄 第八十四章 儒家與皇權
更新:10-15 23:20 作者:天涯逢緣 分類:其他小說
問詢室內,一眾人盡皆面露沉思。
老年方逸視線緩緩掠過眾人繼續道:
「從現在的眼光看,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早有預兆。
但在當時,所有事情的發生都如此湊巧,像是書中寫好的情節。
那些不經意的瞬間,後來都成了故事裏不可或缺的部分,讓人感嘆命運的無常與奇妙。」
李明迫不及待的打斷道:「哎呀,你就別鋪墊了,趕緊說說看。」
老年方逸無奈搖頭,繼續道:
「你還真是沒耐心」
「這首先得解釋一下中原之地的政治結構,以及每朝每代必須面對的問題。」
「其一,官僚體系與皇權之間的微妙平衡與激烈博弈。
從最初的貴族與皇權共治天下,到世家大族逐漸崛起,與皇權形成制衡之勢,權力的遊戲愈發複雜多變。
皇帝作為權力的巔峰,自然不願受制於人。
然而,除卻開國之初的幾位雄才大略之主,後世的皇帝多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
所學皆限於書卷,缺乏實戰經驗,往往難以駕馭群臣,反被官僚與氏族所架空。
但古代皇權至上,歷代帝王又豈能甘心成為傀儡?
於是,一場場權力與智慧的較量悄然上演,其過程驚心動魄。」
「其二,談及中原帝國的根本,首要便是皇帝統治的合法性。
父終子及,這本是農耕民族的必然。
但世事無常,總會出現各種意外。
比如皇帝嫡長子早夭,便只能次子或旁系之子接掌大統,難免引發非議。
更有甚者,無子嗣可繼,只能從宗室中過繼孩童,以承大統。
此舉更添變數,皇權的正統穩固性就會蒙上一層陰影。」
「最後,就是變幻莫測的氣候,如同一位無形的推手,左右着中原王朝的興衰更迭。
農耕民族,命脈繫於土地,而土地之豐饒,又全賴風調雨順。
一旦氣候轉冷,莊稼歉收,就民不聊生。
加之草原部族也會受到氣候影響,以至於資源匱乏而南侵。
中原王朝便不得不面臨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
戰事頻仍,國庫空虛,唯有加重賦稅以資軍需,
而此舉無異於雪上加霜,將百姓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於是,逃難者四起,帝國根基動搖。」
大漢也難逃這樣的命運,幾乎是三點都全部佔滿了
問詢室內所有人都靜靜聽着,無人言語。
「劉邦初建的漢朝,將郡縣制與分封制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既新穎又充滿挑戰的政治格局。
這一時期,國家猶如置身於一場未完的棋局之中。
劉邦死後,呂氏上位。
再到後續七國之亂的爆發,更是如狂風驟雨般衝擊着初生的帝國。
經過一番廝殺後,劉家才坐穩江山。
劉邦的第四子劉恆繼承皇帝,稱漢文帝。
他選擇了黃老之術作為國家的治理哲學,「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兩次大幅度削減田租稅,甚至一度全免。
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讓社會經濟在廢墟中重獲生機。
繼而,漢景帝,秉承了父親的遺志,將這一政策推向了新的高度。
進一步強化了重農抑商的策略,繼續減輕百姓負擔,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與富庶。
在漢文帝與漢景帝兩代的共同努力下,大漢王朝迎來了其歷史上的第一個輝煌時代——「文景之治」。
百姓的生活是日漸富足了,然而,黃老之學卻難以全面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