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不想貼這份資料的,畢竟這本書的藍本就是陳光甫先生的上海儲蓄銀行的發展史,但是有些朋友不相信書中主角行事的合理性,所以就把這段真實的歷史貼出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
陳光甫先生是一位貢獻卓越的著名銀行家。他於 1915 年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以下簡稱 " 上海銀行 "),總行設在上海寧波路。當時上海銀行的門面是很小的。資本名義上是十萬銀元,實際上僅湊集了七萬元。人員僅七人,規模很小。陳光甫任總經理,兼營業、拉存款、跑工廠、搞放款,晚上回行還親自為青年行員開班教書。而該行發展之迅速,在我國銀行業中,卻是首屈一指的。
1917 年,該行專門設立儲蓄處,除仿效錢莊搞往來存款外,特别致力於小額銀行儲蓄存款的吸收。該行以 " 信用鞏固,聲譽卓著,提倡儉德,服務周到 " 為招徠,特別注意加強對顧客的服務,如提出 " 服務顧客 "、" 顧客是衣食父母 " 等口號,來促進行員的服務態度提高﹔要求行員對顧客要有禮貌、要和藹,"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如果行員得罪了顧客,那就要受到一定的訓誡。後來甚至規定,行員在櫃枱上不能吸紙煙,因為這是不禮貌的。當時一般錢莊對小額存款看不上眼,特別是對銀元存款,是不給利息的。而上海銀行認為多數小額存款反而比少數大存戶穩定性強,因此它對於小數目的儲蓄存款致力很大,特別提出一元即可開戶的宣傳,這在當時金融界是不屑為的。曾經有人嘲笑這個小銀行的這種做法,拿了一百元要求開一百個存摺,上海銀行並不以此為恥,而是熱情接待,更加擴大對儲蓄的宣傳。以後繼續開辦的有零存整取、整存零付、存本付息、子女教育儲金、養老儲蓄、禮券儲金等。
上海銀行從辦儲蓄所獲得的利益是很大的。從 1915 年的存款為一萬八千八百餘元,到 1921 年即達一百十七萬元,1933 年達三千三百三十萬元。該行儲戶很多,而且有不少是十年以上的儲戶。這是一筆非常穩定的存款,可供銀行投資運用,準備金也遠比活期存款的為小。陳光甫曾經說過," 銀行是一針見血的組織 "。就是說,銀行僅憑信用,就可以聚積社會不少資金,以供工商行業使用。我國各銀行所收儲蓄存款之數,無怪乎當推該行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