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老仙鬧大明 第93章 三年
更新:12-18 18:35 作者:螞蟻愛大樹 分類:軍事小說
三年後,塞音六年一月(洪武三十年),總山合議會,首輔劉學勤對自治區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了匯報。
經過四年多的努力,自治區耕地面積首次超過四百萬畝。
人口從最初的四十萬翻了一倍,增長到八十萬以上!
其中取河州,收降卒得人口約十萬;
從塞音三年起,自治區連年對朵甘都司用兵,現已將整個朵甘都司蠶食殆盡,得四座萬戶府,十六千戶所,人口超過十萬。
其餘人口為移民以及自然增長的人口。
朵甘都司包括後世青海、四川和雲南部分土地,面積比自治區還大。之前雖歸附大明,但連羈縻統治都算不上,大明朝廷對其影響非常弱。
自治區可就不同了,根本是吃干抹淨,為了建立起有效統治,城投建一直在那邊馬不停地建城。
為了使藏族牧民儘快安定,劉學勤將他們變成了半農半牧,玉米和土豆居功至偉。這兩種作物產量又高,又能適應寒冷高海拔地區,口感也比青稞要好,經農部推廣後,很得當地人喜歡。
如今朵甘已經成為自治區的青海府。
文化方面,基本在全區範圍推行六年制義務教育,建立中小學(一體)三十座。
除了已經建成的臨洮師範大學,今年自治區還計劃新建兩所大學:皇家理工大學和河州軍事工程大學。
前者是私立大學,劉學勤出資五萬兩,其餘由各界人士捐助。五千兩可以獲得一個名譽校董資格,二萬兩可得一個校董資格。
名譽校董可以給自家子女得到入學考試加分;校董可以得到子女免試入學資格。但都只有兩個名額,而且要通過學校的面試。
面試的目的是把那些傻子剔除掉,但可以換你家聰明的來。
雖然自治區沒有皇帝,但誰不想有個霸氣側漏的校名呢?
最大的成果還是居民識字率的提高,已經達到了接近10%的超高水平。
礦產資源方面,自治區境內探明且已經開發的礦產有:
成縣鉛鋅礦;文縣碧口金礦;會寧的煤礦、銅礦、凹凸棒石等;岷縣鐵礦;臨洮柳溝的銅礦;阿干鎮的煤礦、鐵礦;青海府玉樹金礦;海西縣的鉀鹽礦等等。
除了之前的官營鐵冶和官營礦產直接由自治區官府接管,其餘很多礦都是這幾年由資源部(塞音三年成立)組織探礦隊找到的。
這時候土地都歸個人所有,如果是無主荒地那自然直接佔了,要是有主的,那就由資源部出錢買下土地(連哄帶騙,花錢不多),然後公開招標,由中標的公司開採。
如果主人勢大,又不願出賣土地,那對不起,您自己挖礦好了,可是也得註冊公司,以便於上門收稅。
比如漳縣的汪庸,他家就這種情況。
自從聽說老仙不愛聽鵝叫(以訛傳訛),官府見到叫鵝都繞道走。
紅谷川的納稅釘子戶王西寶,聽說人欠的滯納金都好幾萬兩了,官府也不管他。但有一點,限制他高消費,總山技術也不給他許可。
比如王西寶想到縣裏某家飯館吃飯,點菜超過一兩銀子,對不起,恕不接待。他也想投資建廠,對不起,先拿稅務局的完稅證明,咱們再給你註冊公司。
去年全區生產總值超過二千萬兩,財政收入二百四十萬兩,稅收約相當於大明的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但自治區的人口可只有大明的百分之一強些。
而且臨洮那本來就是個窮地方,這樣的財報通過【塞音時報】傳到大明,無疑會極大刺激朱元璋君臣的神經。
其中塞音系,包括塞音教獨資或參股的公司,有音迅車行,音捷文具,伏龍油墨(已分離),阿干鋼鐵,阿干煤炭,龍門書局,龍門紙廠,斯達康藥業,塞音玻璃(從斯達康剝離),城投建,塞音水泥集團(控股臨洮水泥等五家水泥廠)等。
以上公司的產值就超過八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