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狙闖大明 第693章 幼軍出擊
打仗,自古以來就是一筆生意,有多少人因為戰火流離失所,就有多人因為戰爭賺得盆滿缽滿。方倉僅僅承擔運輸的差事,就能一個半月撈10萬兩,那些提供糧草,藥品,馬匹,甚至是擦屁股草紙的老闆,都能賺取比平常多出一倍的利潤來,怎能不讓人欣喜若狂。
永樂十一年,七月二十日,小雨,在出征鼓震耳欲聾的敲擊聲中,浩浩蕩蕩的大明遠征軍開始動了。由朱棣親率的十萬人馬,將從北平衛出關,一路北上,直達韃靼口中的臚朐河,大明新命名的飲馬河。
上次朱棣率軍殺到這裏,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這一次,輕車熟路,朱棣的要求是,一個月內,必須讓戰馬喝到清涼的河水。
至於恭順伯吳允誠率領的包抄大軍,則提前五日動身,將繞行至斡難河衛出關,直接衝擊瓦剌剿滅韃靼大軍的屁股,以逸待勞。恭順伯的人馬堪稱兩倍於敵人,整場戰鬥力最難的部門,就是綿延千里的急行軍,必須在朱棣大軍到達飲馬河前,先一步發動攻擊,切斷他們回援馬哈木的可能。
領頭的自然是為數兩萬的御林軍團,被招至麾下的各級兵團則緊隨其後,像林川衛這邊塞人馬,原本是要和吳允誠一起玩戰略大轉移的,現在也有資格吊在人群之後了。
稍顯幸運的是,指揮使寧不敗率領的千餘寧夏中衛戰士就在身旁,路途上也算有了個伴,可以一邊聊天,一邊行軍。
說真的,林川衛的戰士們真的受不了這種磨磨唧唧的推進方式,隊列里超過半數為步兵,還背負大量行裝,移動起來跟蝸牛一般。按照林川衛平日訓練出來的速度,趕到飲馬河哪要什麼一個月的時光,最多十五日抵達,趕不到敢提頭去見。
但林川卻傳令下去,所有人是虎給我臥着,是龍給我盤着,誰再敢逞英雄蜀道山伺候。
林川倒很喜歡這種吊車尾的感覺,仗讓想打仗的人去打,他們跟着散散步,行行軍就好,最好自己的人馬一個都別派上用場,這樣就能全須全尾地回家,減少傷亡。
但如果被記起調用的,林川也只有一個要求,不管對手是誰,必須最大限度,竭盡全力地趕盡殺絕,不留後患。
在當晚休整之時,一眾兵卒人困體乏,倒頭就睡,林川衛的兵卒卻精神奕奕,晚上還在加練俯臥撐,深蹲等項目。
朱棣則召開了出征後的第一次帳內議事,確定了部隊的各個崗位。安遠侯柳升領大營,武安侯鄭亨領中軍,寧陽侯陳懋領左哨,豐城侯李彬領右哨,成山侯王通領左掖,都督潭青領右掖,都督江朱榮為前鋒。
漢王朱高煦為殿前侍衛團,所領四衛鞍前馬後,確保皇上周全。聖孫朱瞻基的幼軍則靈活機動,只受命皇上,由其指派任務。
寧不敗則領到了一個大活,所率領的精銳變成了千人斥候團,負責前行探路,領軍十里。
至於林川,終於在祈禱中拿到了最想要的活計,負責給大軍墊後,墊後是什麼意思,其他部隊打光了,或者逃跑撤退時,才有他們發光發熱的時機,怎能不讓他歡喜?
大部隊在7月24日成功走出了北平衛,出關不過五十里,就遇上了阿魯台派來作為接應的使節,一個精通漢語的韃靼蠻子。
他提供的情報,更新了朱棣營帳里巨大的沙盤,瓦剌已經得知大明軍隊出關的消息,並且開始收攏陣型,一天前開始搬離臚朐河畔撒里怯兒的行軍大營,向着不遠處的三峽口轉移中。
過了三峽口後就是山林地段,非常不適合大部隊的陣型展開,想來馬哈木那老狐狸,也深入研究了明軍的戰法,那就是避免在絕對平原上和明軍開戰,一定要限制他們的陣型攻勢。
朱棣對於這些情報也就聽聽,沒有改變行軍計劃,反倒加快了行進速度,以防瓦剌大軍有更多時間準備作戰。
對於大部隊來說,急行軍最苦的就是兩個兵種,一個是步兵,另一個就是輜重兵。前者沒有馬匹,完全靠一雙鐵腳板跟上大部隊,而輜重兵則因為搬運的物資太多,同樣難以提速也只能被吊在部隊最後。
作為殿後的林川衛,自然無法容忍有人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