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 第42章 鋪子裡要雇個工人!
更新:12-19 12:30 作者:小波不停 分類:軍事小說
皇帝駕崩的消息在五營鎮傳開後不久,又傳來了一個消息。為了給老皇帝辦葬禮,朝廷向全天下的百姓加征銀稅。
意思是皇帝家辦白事,所有老百姓都得強制隨份子。加征的稅收是按戶籍收的,全國戶籍份為五等,像宋應奎家就是四等戶,需要交一兩銀錢的攤派。
奶奶的腿、穿越到大鄭王朝,福利一點沒享受上,稅沒少繳,還幹了半年多的苦力,感覺是純純的讓人當韭菜割。
好在在鄉里開個鐵匠鋪倒是不用繳稅,也就買的鐵料比較貴。如果鋪子搬到五營鎮街道上,就免不了給官府繳稅,同時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攤派會隨之而來!
家裏繳了皇家保白事的份子錢後,就再沒啥大事,按部就班的進行春耕。今年的宋家的春耕與往年差不多,變化也就是將從郭家要來的土豆種子種了四畝多。另外就是把磨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漚肥之後當肥料上在了地里。
穿越前在肥料廠幹過的人宋應奎知道豆渣的肥料價值,這玩意可不能浪費。本來、他計劃是要抽時間將家裏的山地平整一下,修成梯田,這樣耕種起來方便。但一直沒有抽出時間,只能暫時擱淺,等秋收後再說。
春耕不像秋收那樣耗費人力,一般情況下爺爺和老爹帶着二弟就能搞定,偶爾宋應奎和三叔關了鋪子幫一兩天忙。
因為春耕需要農具,最近這些日子鋪子裏的活其實挺忙的。一般的小件活,倒是不佔人手。關鍵是最近這段時間到鋪子裏定做架子車的人家,有些多!短短二十天時間,就收了做近三十輛架子車的活。
按鋪子目前的人手,估計要做兩三個月才能把交的這些車給做成。也不知道怎麼了,架子車這玩意在五營鎮,感覺很有市場的樣子,沒怎麼推廣,就給鐵匠鋪子帶來了不少單子,一輛車的要價在兩三百文之間,僅目前的這些訂單,做完了的話,就能收七八兩銀子。拋去用鐵料的支出,還能剩五兩銀子,說實話、對一個剛剛開起來的小作坊來說,盈利算是挺可觀的了!
「三爹、鋪子裏活壓的比較多,靠着咱們做,用的時間太長。我準備要再雇個人,給你說一聲。」雖然這個鋪子宋營奎一個人的就能說了算,但三叔畢竟是長輩,有些話提前溝通一下為好。
「僱人?咱們慢點干,一樣能幹完,把錢給別人有啥好的?」三叔對僱人提出了不同意見,他想着把這些錢全落到自家口袋裏更好。
「話不能這麼說,雇了人,咱幹活的速度就快了,接的單子也就更多了,實際算下來,要比純粹咱兩個人干掙的更多。」
「是嗎?哪就按你說的辦。我感覺,咱這架子車的活,確實是越干越多。這麼好用的車,遠的不說,起碼咱五營鎮的人家,一家就得做一輛。只靠咱兩個,啥時候能做完?」經宋應奎一開解,三叔很容易就想通了這事。主要是他對架子車的市場,很看好,覺得家家戶戶都需要這種車。
架子車的市場真的很好嗎?宋應奎不這麼覺得。五營鎮是山區,架子車確實很適合。但問題是這玩意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只要是個木匠就能做。現在訂單量大,也就是大家還認宋應奎是第一個做出這玩意的人。時間一長,首發效應就不明顯了!
往後鋪子要想長久的發展,還得想辦法搞出不容易被仿製的主打產品,單靠做架子車這種一招鮮的活,是不能吃一輩子的。
沿川峽口開的這個鋪子,在宋應奎看來應該被定義為作坊而不是鋪面。一個沒有產品,只靠來料加工維持的作坊,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坊。
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想到什麼有市場的產品出來!要不弄個新式的犁出來?好的農具是剛需,打市場更容易。而宋應奎的記憶里,正好有一種和現在流行的犁大不一樣的樣式。目前流行的犁,就是典型的中國古代的劃地犁,宋應奎想搞的是一種能翻地的犁,後世的農村有人稱其為步犁,好像是從前蘇聯傳過來的。
步犁能翻地,犁地的深度要比傳統劃地犁深,這樣更容易養地,應該是很適合西北邊地秋天的時候翻地保熵。
「煥義、你最近活多不?我找你有個事說一下,我家在峽口的鋪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