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風雨之血沃中華 64節香飄海外
慕容楚楚晃晃手中的倭刀,用姆指頂開一點,露出一小段刀身來,隨手拿起一小塊新鮮的肉來,在上面輕輕一划,鮮肉輕鬆的分成兩片。
「很鋒利,你孩子……不能拿,只有我一一大人能拿!」
一面說着,一面把她剛剛切開的塊肉遞給面前的黑人男孩。哪知小男孩拿過肉塊之後,很隨意的扔進嘴裏嚼了起來。
「喔,吃生肉,而且又沒有一點糧食的影子,看來他們大約不會種糧食的了!」
這就是慕容楚楚最後得出的結論。
吃生肉!這並不奇怪。巴瑟斯特島迪維人在1648年的時候,依然處於後石器時代,根本連農業社會都還沒有進入,他們的食物自然不足,生活的水平也相當低。至於知識更加與來自「文明世界」的四個漢人不能相比。
作為四個「文明人」來說,改變是必然的,最少使自己生活的富足、舒適一些的改變是必須的。基於此點,無論當時的土著人,他們抗拒也好、希望也好,被「先進」文明改變生活,也是他們發展的必然之路。
實際無論當時歐洲人到達澳州還是非州,他們的所作所為,如同「穿越者」的行為幾乎一樣。所以,無論手段如何,改變!必然是必然的!
就這樣,慕容楚楚他們一行四人,就在這澳大利亞沿岸的巴瑟斯特島之上住了下來。而巴斯特島上的這些扁鼻子的黑人相當和善。大約是因為慕容楚楚過於凌厲的功夫,以及欒易之過於使他們吃驚的、神話一般的醫術。
在這慢節奏、安詳而又美好的生活中,很快使這四個落難的漢人與當地的黑人在一定程度之上,取得了相互依存的信任。
迪維人的部落並不大,整個小島之上,不過將近五六千人,還分為幾個不斷相互戰鬥的小部族。而部族爭鬥的目的無非是地盤,取得地盤也就是爭取食物的來源。可是,慕容楚楚他們所在的這個部落很快就因為他們的到來而興盛起來。
欒易之與欒平的醫術,使得黑人們把他們當做了自己的族人的保護神。每天的獵獲物,無論是有什麼總會「供」給他們一份。
那些在外捕獵的黑人們受到傷害的時候,也總會第一時間按照慕容楚楚曾經做過的那樣,就地製作一付擔架,把傷者迅速送到欒易之的面前。
欒易之常常救人的同時,也發現這裏的巫醫們也會使用一些草藥。因此一片仁心頓起,打算把自己當成這兒的「神農氏」,遍嘗百草。唯一使他不適的是他的墨汁和紙張是越來越少。
到於欒平,除了每天繼續跟着慕容楚楚練劍之外,他受到慕容楚楚的命令。教這裏那些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玩耍的孩子們讀書。至於讀什麼,自然是腦袋裏有什麼就教什麼!或許,有一天會驚訝的發現,這兒的孩子們懂得湯頭藥決比詩詞多得多。
黃伯作為一個水手,就如同儒勒凡爾納的《神密島》之中,對於水手們的評價一一他們總是一些多才多藝的人。因此包括那個建設在小山之上的烽火台在內的,需要的一切建築都是他的任務。
另外,他在黑人們的幫助下,於七月的天氣播下了這裏的第一片麥田,使用一些結實的木藤的纖維,製成了這裏的第一張魚網,使婦女們的工作不再是挖掘塊莖,或者摘取一些乾果,她們將乘坐她們的獨木舟在近海處捕魚。
至於慕容楚楚,她的任務即簡單,然而卻又多樣化。一次次她跟隨着這些土人們出去獰獵,而她慕容家的輕功以及劍法,總使她能夠輕易獲得更多的獵物。作為一個了不起的獵手,她深受到部落黑人們的敬仰。
當然,她受到敬仰的原因並不僅僅在於她那狠辣的功夫,而且在於她是這時第一支,僅僅只有二十個人的正規部隊的「司令」。
如果放在中國的話,即使不存在岳效飛這個穿越者,這樣的「部隊」依然連民軍都算不上。
然而一張簡單的弩,尤其是裝着細圓管瞄準器的「槍式弩弓」,身上那些背心式的,用柔韌的木質纖維及一些厚實的袋鼠皮製成的護甲。以及,腰裏的腰帶上掛着來自少海盜們的兵器,外加幾招普通的刀法,這已經使他們成為這個島上最為強悍的軍隊。
為何慕容楚楚會這些東西呢!請大家翻回到第一卷武備坊的那一段,鄭忠漢在製造出武士戰車時的感慨時,大約就清楚了。這也是慕容楚楚與普通女性不同的地方,她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