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風雨之血沃中華 59節鎮江之戰
隨着江心州炮台的陷落,象山之上的炮台在150毫米飛鏢及100毫米的火箭炮的密集射擊之中沉寂了下來。
原本時間夠長的話,陳錦打算將攻擊力較強的紅衣大炮給它搬到象山之上,然而好重達數噸的重量,卻是一件令他不能不另做打算。所以這些攻擊力量巨大的大炮被安裝到了江心州上,否則神州軍的鎮江之戰,只怕要受到相當損失呢!
儘管如此,鎮江的巷戰,依然是神州軍建軍以來傷亡最大的一戰。可見在戰爭當中成長起來的智能的戰將,具有更強的攻擊及守御能力。
陳錦放棄了沿江的北固山陣地,似乎他已經知道神州軍炮火的厲害。所以他的主力固守在鎮江城北側,而最終的據點卻是安裝着紅衣大炮黃鶴山。
這些使用開花彈及穿甲彈的大炮可以覆蓋大半個鎮江城,當然它們射擊的準確度實在是相當差,但是這樣的炮火佈置方式已經顯示出陳錦的用兵之精了。
而在鎮江城中由於百姓們的大量逃亡,所以城中空屋頗多。而陳錦利用一些堅固的房屋組成一些屯兵據點,並且推dao了這些據點周圍兩百米以內的房屋,清理了射界。個個堡壘之間卻留下成排的房屋保護下的街道相連通。
陳錦原本的用意是,神州軍的戰車透出小巷之後,將會在這些空地處遭遇到據點裏炮火的密集射擊。而他沒有料到的是,這次神州軍來攻之時,居然一輛衝鋒用的戰車也沒帶,這不能不讓他有了「明珠暗投」式的感慨。
這些炮火使用的是穿甲散彈,這是陳錦自己組織工匠打造而成的。
它們是一些木板上鑽洞並裝成鐵槍槍尖(實際簡化成長圓椎形鐵棒)的炮彈。這些靈感來自於博洛得自勝武軍的那些散彈以及穿甲彈上得到的靈感。
只不過陳錦給它稍稍改了一下。槍尖之中原先插木柄的地方,他給灌上了一點點鉛。相當不錯的氣動外形,使得這些炮彈的初速相當高。而鉛又可以使炮彈具有相當的穿透力。
經過測試,它們可以在一百米的距離上,輕易打穿神州軍曾經使用的武士型戰車的裝甲,當然,那些戰車也就是神州軍用來裝備勝武軍的戰車。
儘管如此這種炮彈也同樣是神州軍現在自己使用的武士-a型戰車的裝甲吃不消的。
從另外的一處新式武器就可以看得出,陳錦比之博洛對於新式武器的使用更加有心得。因為那些效飛神弩的機械部分,只需要稍加改進,就可以成為射程極遠的床弩。
只不過陳錦的設計僅僅只射出一隻帶有火油的箭,這樣更加適合遠距離準確射擊。三百米之內,這些相當粗大的弩弓可以擊中神州軍的戰車,上面攜帶着的油囊將使之燃燒起來。
而這對於這裏大家普遍使用的複合板製成的戰車護甲將是一種致命的武器,當然了,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卻還要感謝清廷朝堂上那些大臣的愚笨,這種武器僅只在小範圍之中使用,並沒有成為清軍的制式裝備。
如同前幾次登陸一樣,海軍陸戰隊第二師的陸戰隊在鎮江城外江堤上上了岸。令人奇怪的是,這裏並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甚至那完好無損的城頭之上,連一個士兵的影子都看不見。
江面之上,雨點式快炮,有一發沒一發的向城頭這上進行着試探性炮擊。然而依然沒有任務反應。
海軍陸戰隊第二師的士兵則排開隊形向鎮江城的城牆處前進。除了百姓們川流不息的從城中出來,趕向江邊以外,看不見任何清兵的影子。
這一切都令神州軍的士兵們趕到疑惑,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很快在城門處組成了憲兵的隊伍,使百姓們湧入城門的數量得到控制,為進城的軍隊騰出一條路來。
而正在這時,黃鶴山的半山腰處,傳來了大炮的轟鳴聲。一些圓球形的實心炮彈向江邊飛了過去,看來清軍的目標是停在江邊預計對城內的巷戰進行支援的巡洋艦。
然而神州軍的150毫米大炮雖然基本上可以打得上,可是那就談不上準確射擊了。相對來說黃鶴山上的清軍的炮擊位置就有力得多了。
城頭之處,是隱在城牆之後進行觀察的施琅。他手中舉着望遠鏡看着這一切的佈置,自己心中也不由讚嘆,敵方之將斷非等閒之輩。
而他身旁眼着呂方嘴裏可就罵開了:「他媽的,這不是學得老子的殺傷地域的招數麼,五個堡壘